视频中怀疑是电影院老板,他一边用着利器划破电影院银幕,一边吼着:
" 电影人活不下去了,不干了。"
而另外一位则是虽然看上去相对平静,但实际心中也苦闷了许久,最终拿着利器往银幕上割:
" 建的时候很爽,现在拆了,拆了更爽。"
众所周知,电影院的一块银幕并不便宜,如此的泄愤方式无异于是破罐破摔。
维持一家影院的成本也不低,然而纵观这几年的影片,几乎每有一部大众期待稍微比较高的,都会被称为 " 救市之作 "。
当每部影片都被称为 " 救市之作 " 时,也就足以说明市场是多么的糟糕。
就在前几日,还有经济日报说《电影产业淡季不能甘于 " 躺平 "》。
这篇东西的大致内容,蝉主给大家归纳一下:
1. 影业的淡季是因为影院只有一些 " 弱片 " 在硬撑,低质量抵口碑因此低票房
2. 弱片破坏了观众对电影的美好期待
3. 你们要提高影片的档次,打磨好作品打动观众
换言之,再多弱片你们也别躺平,要站起来拯救电影业。
这篇文章,完全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试问,谁甘于躺平?
11.24 日,有数据显示,那天全国营业影院总数的电影只有 5894 家,上座率才 1.42%。
难道是他们不想开电影院吗?难道是导演不想拍好电影吗?难道是观众反馈说不想看好电影吗?
电影还能撑得住的或许都是一些奇迹。
早前,全国 7 间英皇 ua 电影城也都发布了终止经营公告,自愿提交破产清算申请。
甚至电影院为了自救,都推出了午睡业务、ktv 独享业务、婚礼租办业务,甚至是最近很火热的包场看世界杯业务等等。
虽然能增添一点收入,但始终都是无法解决根源问题。
影业低迷是因为弱片多吗?我想大家都很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也不必在自欺欺人。
把问题归咎于弱片多无异于又是在绕过大象谈大象。
如今流媒体确实越来越流行且被大范围接受,但对于一些科幻视觉类电影,电影院则是它们总要的载体,里面的音效和视觉都是流媒体无法提供的。
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有人说,漫威的电影不好看,因为漫威的电影需要视觉效果和音效加持。
内地并不是没有热爱电影的影迷,他们不再为院线影片买单是因为长期的失望。
今年第 59 届金马奖,张艾嘉时隔 36 年再次成功获得影后。
在获奖感言中,她说:
" 霓虹灯曾经是香港最灿烂最灿烂的一个标志,可是被 LED 取代了。我心中很感叹,很怕电影会被小荧幕取代,我希望电影永远永远存在。"
" 希望电影永远永远存在 ",大概这也是所有人的希望。
虽然《阿凡达 2》上映未必能救市。
但是乐观一点想,或许它也起码能让大家在生活中缓一口气。
如果《阿凡达 2》最后真的不能救市,那也是好事。
起码让大家知道,引进也救不了电影行业,那就真的要玩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