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衡量一部电视剧好与不好,终极标准似乎变成了 " 爆 "。
只要能爆,艺术性和社会性可以先放在一边;只要能爆,演员立刻身价倍增;只要能爆,就能为剧方吸引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
在这个结果导向下,很少有电视剧在制作中能 " 清心寡欲 "、享受过程,都一窝蜂地奔着 " 爆 " 去了。一张密密麻麻写满数据的 " 实绩图 ",已经是电视剧收官的标配。
一年到头,作为观众,我们主动或被动地看了不少 " 爆剧 ",但也对一些制作粗糙、人设别扭、三观暧昧的所谓爆款心生疑窦——到底什么样的剧才能称得上 " 爆剧 "?
01
什么是 " 伪爆剧 "?
" 爆 " 字已成剧集宣推的标配 " 战略武器 "。我们统计了今年的各类电视剧,包括仙侠、都市、家庭、历史等多种题材,至少有 10 部言之凿凿称自己是 " 爆剧 "。
数据显然是 " 爆剧 " 称 " 爆 " 的基本盘。常规的收视率和网播量,是剧方 " 纠缠 " 的重点:剧集在平台上的热度值排名,作为目前剧集网播成绩的直接反馈,这些数字被包装成各种不同的营销话术,出现在一张又一张的 " 战报 " 当中。
爱奇艺年初的《人世间》,站内最高热度值达到 10098,按这个数据说它是爆剧没有问题。
《人世间》在视频平台的播放表现。图源:云合数据
优酷在上半年,也接连出现了两部站内热度值破万的剧集——《与君初相识 · 恰似故人归》和《重生之门》。
不过,从受众群体的普及面和媒体的传播度来看,这三部剧虽然在各自播出平台的热度值都已经破万,但表现情况并不在同一水位。
据云合数据显示,三部剧在播期间的连续剧单日市占率峰值差距明显。《人世间》的市占率峰值最高达到 33.23%;而另外两部的市占率峰值最高都没超过 20%。
爱奇艺明确提出以用户的互动行为(评论、点赞、弹幕等互动数据)、分享行为为重要参考;优酷则把重点放在用户的观看行为上,根据连看、拖拽、收藏、弃剧等数据,计算热度值。可见,甲平台的 " 热度值 1000" 和乙平台的 " 热度值 1000" 毫无可比性,各家以不同计算体系统计而来的热度值成了缺乏公信力的 " 自说自话 "。
还有一些剧,纯粹靠着 " 霸屏 " 热搜榜单,强行让路人 " 追完 "。
剧宣已有一套完整成熟的流程——剧集在定档、开播之际,都会在各大媒体平台释出稿件宣传、购买前置热搜,甚至在开播之后,不定期投放稿件、" 霸屏 " 影视号,以造成 " 火爆 " 的迹象。
路透藏不住、选角满天飞、花絮物料不断更,连主演们也铆足了劲儿宣传,请来圈内好友转发 " 站台 " 冲一波 KPI。
诚然,宣发可以影响到观众对体感的判断,有时会促使部分人形成 " 这个剧爆了 " 的假象。
但太过前置的营销,多少带点 " 自说自爆 " 造热度的意思,且最终也极有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 " 无效播出 "。比如隐去真名改以网友此前起的 " 花名 " 自嘲、在剧集开播仅两天上了 " 八百条 " 热搜的青春剧男主,自以为是亲近观众、包装巧妙的营销上策,殊不知千帆过尽,归来网友依旧念不顺剧名。
碎片化的热搜,不止会消耗观众的新鲜感,还会消解作品的完整性——观众在热搜上只能获得零星的 " 爽点 ",而无法了解到这部剧的镜头、画面、叙事手法与技巧,恰巧这些都是构成好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深耕剧圈多年的 B 站吐槽 UP 主暴躁老王不在家 认为,所谓 " 自说自爆 " 是百分之百可被复制的,下一部依旧可以用流水线的营销方式自吹自擂," 有效讨论剧情的热搜话题很少、演员的风头盖过了剧、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用角色亮点比喻演员本人的‘咯噔文学’,就大概知道它没什么好期待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