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尴尬的是,很多时候,剧方和粉丝眼里的 " 爆剧 ",在市场上却是毫无水花,在路人看来,只是 " 圈地自嗨 "。
这是因为,爆剧的衡量标准实在太宽泛。" 如果剧集在国内的播放量数据不够抓眼球,粉丝就会在实绩图中加入海外地区的播放量;如果这部剧在总榜上表现不佳,就看它是不是属于某一领域的垂类剧,在垂类榜单上靠前也能吹。总之,‘爆剧’在粉丝的论证中是多维度的,官媒的正向宣推、有分量的文娱号的表扬,抑或是引起的话题讨论,都能算进‘爆’的指标。" 曾在某明星后援会工作的小 P(化名)解释道。
但不管怎么个算法,今年真的有这么多 " 爆剧 " 吗?
如果以云合数据所公布的剧集正片有效播放量来看,2022 上半年剧集全网累计 1488 亿,同比及环比分别下滑 4%、1%,剧集市场屡屡破纪录的 " 热闹 " 似乎只在平台和粉丝的喜报中,但所引起的市场反馈和舆情热度,整体上并没有显著飞跃。
毕竟真实的 " 爆 " 具有长尾效应,而非虚假繁荣,靠钱堆砌的 " 水 " 数据就是一盘散沙,宣传期一过,一 " 撤资 ",就散了。
可怜 " 伪爆剧 " 在风中明明已经瑟瑟发抖,还要继续硬着头皮披着 " 皇帝的新衣 " 狂欢。
02
啥才是真爆剧?
" 伪爆剧 " 受众不买账,业内其实门儿清。那么,什么才是观众和业界都认可的真爆剧?
依据从业经验,剧宣越越(小红书账号:Cecilia 小姐姐)认为所谓的爆剧一定得真!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数据必须真实,播出期间,剧集在爱优腾等视频平台上的总榜单能占据第一或者第二;微博和抖音的热搜相关榜单,每天都能达到四到五条以上的自然热搜。
在老王看来," 爆剧 " 最关键的在于是否形成全民热议,有的剧靠社会议题引起的追剧共鸣,譬如《三十而已》反映的 " 中产阶级焦虑 " 就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真问题;而上半年的爆剧《开端》,则靠着新颖的题材和表达形式 " 出圈 ",时间循环、公交车后遗症、卡农后遗症等剧情相关梗纷纷冲上热搜。当然,剧爆了并不仅仅只是 " 爆在网络 ",在现实生活中有迹可循、成为一种社交谈资也是 " 爆剧 " 的标尺。当你发现走进办公室前不看某部剧已经没法加入同事之间的聊天了,那就说明它 " 爆 " 得很彻底。
图源:电视剧《三十而已》官方微博
除了社会讨论度,老王还强调了爆剧的时间维度。爆剧,绝不仅仅是昙花一现,而在于地久天长——不仅要在播出时期保持高热度,还需要创造出 " 重播 " 效应:" 隔几年,你还会不会翻出来看?经得起反复咀嚼的,就是‘爆’了。"
真正的爆剧,颠扑不破的一条准则就是口碑。
如果要把这一指标用数据具象化,目前国产剧能参考的平台不多,豆瓣评分或许可以作为其中之一。
越越认为,豆瓣评分 7.5,是业内认可的 " 爆剧 " 的基准线。但 " 爆剧 " 看的并不只是分数,还有评分人数,只有掀起风浪的大众剧集,才称得上 " 爆剧 "。像无可争议的大爆剧《甄嬛传》,豆瓣评分有 9.4 分之高,这个得分也是 70.1 万人看过后打分的结果。
小 P 则抛开剧本身,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爆剧一定会对主演的演员有所加成。论证一部剧是不是真 " 爆 ",可以看主演的后续资源有没有 " 飞升 "。比如当年演完《镇魂》的朱一龙,商业价值起飞、挑选剧本的空间也更大,今年还凭借《人生大事》的莫三妹一角拿下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而此前因为古装造型被嘲的王鹤棣凭借《苍兰诀》不仅 " 翻身 " 成 " 古装美强惨 ",还紧接着就 " 官宣 " 了一部 S 级项目。
图源:《人生大事》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