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出防弹少年团的,不是杰尼斯的,防弹少年团吉尼斯,防弹少年团不造该叫什么,防弹少年团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出防弹少年团的,不是杰尼斯?
这一年,做房地产的投资人李飞,无意中投资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名为《关于在中国建立类似日本杰尼斯事务所艺人经济公司》的策划案,就这样和这篇文章的作者黄锐建立了联系,成立了公司"时代峰峻"。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偶像,铁饭碗还是青春饭?
SMAP在2016年解散,此时最大的成员44岁,最小的成员也有39岁。
解散信息发布时,尽管正值里约奥运会期间,日本NHK还是中断了里约奥运会直播,用差不多两分钟时间来插播SMAP解散的消息,次日,日本各大报纸,甚至体育报也破例把SMAP宣布解散的新闻刊登在头条。
B站UP主@山山山山梨 曾这样对标内娱,解释SMAP五个成员的影响力:可以理解为是何炅、撒贝宁、沈腾、沙溢、孙红雷组成了一个组合。SAMP提高了"偶像"这个词的天花板——
截止到2015年,SMAP的5位成员共获得了21次日剧学院最佳男主角,其单曲《世界上唯一的花》被奉为"日本第二国歌",是日本三十年内(1982-2011)最畅销金曲。SMAP成员更是在2011年时,成为首个中国领导人单独会面的日本艺人。
"偶像"这个词蕴含着的丰富可能性,在杰尼斯的其他组合里也能看到。
比如男团TOKIO在团综《铁腕dash》中,靠自己的双手,用11年平地建起一个村落,开辟田地、种植蔬菜、修建房屋等。其队长城岛茂还曾受邀以农业专家身份,参加在首相官邸举行的政府农业福祉合作推进会议。粉丝也戏称他们为"农业重金属团"。
从各大组合奇招怪出的综艺节目就能看出,杰尼斯相信自己的培养,也相信自己的放养。他们不止在这种策划上"放养",线下高难度的舞台表演,也都让练习生们自学。
日本的舞台剧非常"卷","杂技"是很多舞台剧表演者的必备,后空翻、走钢索、空中翻滚等基本是司空见惯,拥有多部当家音乐剧的杰尼斯俱乐部也是如此。
来点杂技|bilibili雾月森
这些复杂的杂技动作和舞蹈,杰尼斯会有老师进行培训,但训练并不长。在2012年NHK拍摄的杰尼斯练习生纪录片中,一位老师淡淡地表示:"舞蹈只会教一遍,学不会就会被淘汰啊。"其中也有练习生谈到,因为要去给各位前辈做伴舞,还有夏日的各种音乐剧巡演、演唱会,有时候一天要记下60个舞蹈。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有这么多的线下演出要做,但杰尼斯只教舞蹈和杂技,歌曲练习都让练习生们自学。喜多川曾说"不想看整齐的舞蹈,想看每个人都不一样的舞蹈",而泷泽秀明也在纪录片中表示,正是因为这种自学,才让杰尼斯组合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
这种"自己看着办"的思维贯穿杰尼斯练习生培养的始终,在杰尼斯的音乐剧表演时,成员们的服装也是自己来管理,舞台上所有的道具摆设、更换,甚至是那些高难度的飞天装置,也是由练习生们自己来操作。泷泽秀明能在16岁担任杰尼斯练习生演唱会的制作人,承担歌曲安排、服装设计等幕后工作,乃至后来成为副社长,也离不开这种思维的影响。
喜多川乐于看到旗下偶像根据自己的喜好,发展出不同的样貌。他曾在采访里表示,他选偶像,比起能力,"我真的想做"这个欲望大于一切。龟梨和也因为棒球排练缺席练习生排练时,他也会说"那你就成为第一个进甲子园的偶像吧!"
或许,正是因为杰尼斯创始人鼓励"个性"的基础,才会有杰尼斯普遍的"终身偶像"。他们从未尝试撇清自己与这个标签的关系,无论做再多的职业拥有再多的爱好,最终仍是指向自己作为"偶像"的身份。
在中韩,"偶像"更多时候意味着"青春饭",但在杰尼斯,"偶像"是一个"铁饭碗"。
当然,这些闪烁着理想主义的美好话语可以真的实现,杰尼斯偶像能在各个领域肆意生长,有一个前提:杰尼斯在日本媒体界拥有强势的话语权。
喜多川出生于美国,父亲是日本佛教某宗派美国别院的僧侣,掌管着一家寺院,上世纪30、40年代的日本艺人到美国巡演,都会选择到这儿来演出,喜多川也由此结识了一些业内人士,借此到日本来发展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