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出防弹少年团的,不是杰尼斯的,防弹少年团吉尼斯,防弹少年团不造该叫什么,防弹少年团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出防弹少年团的,不是杰尼斯?
杰尼斯正式成立后,他的姐姐玛丽·喜多川负责事务所的财务和经营部分,并借由她的丈夫与日本平成天皇明仁是发小的关系,拓展着在日本文娱圈的人脉。如今杰尼斯的社长藤岛景子,正是玛丽·喜多川的女儿,一直被其作为继承人培养,早早埋下了后来杰尼斯派系斗争的伏笔。
可见,杰尼斯从成立之初,就有深厚的政界、文娱界的人脉作后背。成立后接二连三地推出大红艺人,更是让其有了挺直腰板,创下一套独特运转体系的"偶像王国"的底钱。SMAP出道后虽反响平平,依旧能在富士电视台深夜档开设节目,很难想象在国内,可以让一个刚出道没多久,还不火的二线偶像在湖南卫视拥有自己一档自己的综艺。
SMAP人气持续攀升的1995年,杰尼斯事务所的法人申报所得超过以搞笑艺人为中心的吉本兴业,成为业界第一的经纪人公司。此后,杰尼斯艺人的出镜覆盖了日本五大电视台及国营电视台NHK,2010年时NHK就启用了大量杰尼斯艺人为其争取收视。杰尼斯对电视台的影响之强势,在2014年都传出了要自建电视台的新闻。
在这样的影响力下,日本鲜少有电视台和出版社敢爆料杰尼斯的负面新闻。在喜多川病重时,最早曝出泷泽秀明为其指定后继者的杂志《周刊文春》,是少数还会持续曝光杰尼斯负面新闻的媒体。
j家人参加喜多川的葬礼
拥有在出版、电视台等传统媒介的绝对统治力,也让杰尼斯敢于严控肖像权。
杰尼斯对艺人肖像权管理严格,粉丝私下见到艺人不可以合照和要签名,过去艺人拍摄的杂志甚至是电视剧海报,都不能将艺人肖像发布到网上,因此根据网络上的杂志剪影猜测艺人已经成为粉丝的固定活动。一直到2018年前,杰尼斯都不允许艺人开设社交媒体,艺人只能在公司官网上,定期给粉丝写一些话,但也不能交流。
杰尼斯艺人所拍摄杂志的网图
基于对肖像权和偶像发声的严格管理,与中韩粉丝们纷纷成立站子为偶像应援不同,杰尼斯明文表示偶像不接受任何礼物,只接受信件,也不允许粉丝自建私人应援组织。杰尼斯把偶像衍生内容的生产权,都牢牢控在了自己的手中,这也才让粉丝的"入会费"拥有高性价比,毕竟只有这里才能获得偶像新鲜的照片,不像中韩偶像的粉丝可以从各大站子拥有更多好看的"神图"。
没有这样的基础,国内对于杰尼斯体系的模仿就是空中楼阁。范丞丞曾因在微博上晒了两张需付费观看的自拍被舆论批评。在各个站子"神图"遍地,艺人上传自拍只是"举手之劳"的内娱,付费看自拍就怎么都有点割韭菜的味道。
这么看来,在国内最接近杰尼斯偶像的,其实是快乐家族。
背靠湖南广电,有一档影响力巨大的黄金档综艺《快乐大本营》,组合共同主演过喜剧电影《嘻游记》《快乐到家》,推出过音乐专辑《快乐你懂的》,举办过"快乐派对"演唱会,拿过"内地最受欢迎组合奖"和"超级偶像奖"。
"组合C位"何炅和谢娜,还是微博少有的粉丝数破亿的艺人,有所谓"顶流"望尘莫及的国民度。只是,对标杰尼斯偶像的歌手、演员这两个职业上的延伸,快乐家族成员们没有在这些领域再突破一些极限,大众和他们自己,都不会以"偶像"的概念来定义"快乐家族"。
毕竟,"偶像"本身就是文娱行业中最突出其"服务"性质的。大众会如何被取悦,这最不讲道理,它不由任何一项技能来决定,而是一种抽象的"人格魅力"特质,并且更注重与粉丝的互动。但在国内文娱行业的语境里,"服务"与"不高级"挂钩,大家都更愿意让自己与某一项职业做绑定,摆脱这个"服务"的身份。
更遑论,从韩流流行到本土选秀出现再到2018年所谓的"偶像"元年,是偶像这个概念逐步窄化的过程。
如果是在日娱的语境里,歌唱比赛出身的张国荣、梅艳芳也可以说自己是偶像,但在内娱语境里,用"偶像"去概括他们反而像是亵渎。如今,偶像已经被窄化到"流量"概念,少数表现良好的偶像,粉丝也要尽力摆脱"偶像"这个词的束缚,用"飞升"来表明对"偶像"这个词的鄙夷。
当"偶像"成为资本市场热概念,把它当成一个鞭策自己的终身理想,就成了一件可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