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天资聪慧,文采斐然,仕途坎坷,早年考科举,总是不中,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之后和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面对外强入侵,官兵不敌,作长诗《榆台行》,之后考上进土,当上大理寺左寺副。
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并称“前七子”。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的内容,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明正德六年去世,年仅33岁。
幼年天资聪慧,文采斐然,仕途坎坷,早年考科举,总是不中,读《离骚》有感,作《叹叹集》,之后和文征明合纂《太湖新录》,面对外强入侵,官兵不敌,作长诗《榆台行》,之后考上进土,当上大理寺左寺副。
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并称“前七子”。所作《谈艺录》,只论汉魏,六朝以后的内容,阐述重在复古之论。其诗格调高雅,纵横驰骋于汉唐之间,虽刻意复古,但仍不失吴中风流之情。明正德六年去世,年仅3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