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式伪女性主义」的问题,便是将女性的觉醒完全依托于外部。
魔改亦舒原著后,只剩下披着独立女性外皮的玛丽苏。
鼻祖《回家的诱惑》,女主因为被丈夫和闺蜜背叛,在富婆的帮助下逆袭归来大杀四方。
前不久扑街的《欢乐颂3》,其中一位女主被前上司性骚扰后,通过勾引其儿子的方法报复。
依赖于外部刺激的大女主反杀剧情,成了洒狗血的利器。
婉卿的精神独立之路,和竹马的背叛、丈夫的无能、家庭的没落都没有直接关系。
她头脑清醒,明辨是非,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原则。
既保留了体面,也暗含警告。
上学时,她得知全校有穿白衣服,套白被单的默认潜规则。
她不服气,偏要穿五颜六色的衣服,用花花绿绿的被单。
这些看似大胆的决定,都是婉卿自身价值观的缩影。
她有意识地反抗封建社会的规训,只因为她崇尚爱情和自由。
不需要外界刻意刺激,人物本身就形成了自洽。
经常被大家怀念的港剧《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也是如此。
每一步既走得惊心动魄,又赢得漂漂亮亮。
从头到尾觉醒只靠她自己,而不是其他人。
不靠任何大女主的标签,也能够把角色刻画得深入人心。
这些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另一个问题:
有些剧以民国为噱头,然后把背景设置在经过美化的「架空版」民国。
这让此类女性剧都有一种真空感,没有历史的厚度。
就像《旗袍美探》,把背景设置在民国时期的上海,但却浅尝辄止,没有深挖。
只凸显了民国的纸醉金迷,灯红酒绿。
女主住的是大别墅,开的是豪车。
民国的背景设置,似乎只是为了让女主合理地穿上各种洋装旗袍。
它把背景设置在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及之后的国共合作破裂时期。
让主人公可以不局限于小情小爱,成为时代的注脚。
在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旧势力针锋相对的情况下,婉卿注定不能像许多现代女性一样,专心致志地搞事业。
最终换来的是家破人亡的结局,只能走向覆灭。
新旧交替中的大家族没落悲剧,也被一些人评价为近代版《红楼梦》。
《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则以鸦片战争为背景,揭露了人性的复杂和恶毒。
这些中式美人的「翻红」,也在提醒我们。
观众需要的是演员和角色达成共振,带来的原生态的美。
是有底蕴、有厚度、有人性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