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男人嘛,可能都有一种尚武、喜欢枪械的情结,我在看剧本的时候,就发现里面涉及到小队成员的武器装备都列得清清楚楚。你能看出导演、也是编剧蒋丛他花了很大的心思,因为从你拿什么枪械,使用什么样的刀具,这些都可以看出这个人物某些方面的性格和特质。后来导演跟我们谦虚,说他并不是一个资深军迷,但他在创作过程中,有一批军迷朋友给他出谋划策,特别是我们这次的军事顾问吴鑫磊先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职业的指导和建议。
张晋:你比如说我们在进组前都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枪械战术训练,学习了很多军事知识。同时,吴鑫磊老师又针对这部戏里“狼群”的人设,对我们的动作进行了细节上的打磨。我们在使用枪械上同正规的解放军战士肯定是不一样的,一方面同样是要求娴熟,另一方面则要体现出个性。像老刁这样的老兵,他懂得张弛之道,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放松下紧绷的神经,不会一直端着枪,或者把枪就规规矩矩背在背上,而是可能有时候横着放,有时候斜着放,但你又不能显得很拉胯,像是散兵游勇,这个分寸感也特别重要。
说到装备和服装,我们在现场的办法是穿上之后就不再脱掉了,就是要让它们“长”在自己身上。以前我拍《一代宗师》的时候,马三穿的是棉袍马褂,我每天在片场都穿着这身行头,像马三一样坐在那里,没我的戏份我也是如此。这次到了片场,大家行动坐卧走都是带着人物角色在身上的,都在体会那种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随时就能出发,随时就要掏枪射击的感觉。
澎湃新闻:吴鑫磊曾经在法国外籍军团伞兵单位服役,《狼群》中也有很多特种空中运输以及高跳低开“HALO”的戏份,也让这部电影有别于普通的网大。谈谈这部分的拍摄体会?
张晋:哈哈,“HALO”那可不是谁都能学会的,这部分是采用绿幕拍摄,当然在设计方面主创也花了很多心思,好莱坞同类电影一般也有类似在夜间伞降到敌占区的镜头,这方面我觉得《狼群》也经得起影迷的挑剔。直升飞机直接用吊索把人吊起来撤离的戏,那座桥是实景。我们是在新疆克拉玛依拍的,每天都挺早出发的,因为要抢光线,拍摄地也比较远。最难忘的还有拍夜戏,天气实在太冷了,零下二三十度。大家在片场宵夜,组里会给我们端出一碗羊汤,喝完身上暖和起来了,心里也是暖的。
澎湃新闻:尽管这一次玩枪多一些,但观众肯定对你“动手”的戏份有所特别期待。谈谈你和动作指导董玮此番合作,如何设计拳拳到肉的搏击场面?特别的,最后一战和大BOSS短刃格斗的戏份,具体介绍下。
张晋:这次跟董玮指导在开拍前,我们就确定要走实战风,就是不太注重那些所谓的功架和招式,而是偏实战,很多动作都是本能。现场有些动作也不在设计之内,像是短刀相接的时候,往后退或者往前进都是本能反应。片中饰演大BOSS的外国演员,他进组的时候就表示自己会使用短刀格斗,而且他就是带着自己的短刀(道具)来的。拍戏的时候,我们俩基本就是本能对本能,因为从剧情设置上,老刁必须马上干掉他,才能阻止油气田的大爆炸,一上来都是废话不多说,刀刀致命地往身上招呼。导演现场的要求也是希望我们要把情绪做到位。坦白讲,我本人之前并不是军迷,平常也不会去玩枪和匕首,但在片场它们和我一刻不离,就是要让它们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
澎湃新闻:我对你在《叶问3》里使用两把八斩刀对打甄子丹的双刀印象深刻。都是利刃,用刀和用匕首拍戏有什么不同?
张晋:在中国功夫里使用刀,和现代军事格斗里用匕首肯定不一样。刀的动作是以劈、砍,斩杀为主,匕首则是要刺、戳、划为主,《叶问3》里我和丹哥的对打,如果你仔细去看,特别是展示俩人全身的动作时,会看到我们的双腿其实都是扎着功架的,上半身无论是隔、档,一招一式如果慢下来看,也都有招式。中国功夫片有自己的一套讲究,也讲究观赏性,比如说我要是打形意拳,出拳是不能高过胸的。但在《狼群》里完全不是这样,格斗片就是要偏写实,出手就是以打倒对方为主。
:片中,老刁的角色允文允武。除了打戏,你也有不少内心戏份,比如和柯童的关系上,老刁在这位后生面前亦父亦兄。再比如在队员“蛋壳”牺牲后,老刁在痛哭之后又要坚强领导团队,谈谈这些。
张晋:作为一个团队的队长,他不能在人前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他必须绷得住。其实我拿到最早的剧本里,开场就是他在殡仪馆看着自己一个兄弟的尸体被推进冷柜,他这个行业也是刀口舔血的(职业),身边会不停地有兄弟离开,他自己也随时做好了离开(人世)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