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准备这个角色的时候,我之前作为武术指导的经历被我又回想了起来。其实我的性格一直都不是做leader的气质,从小男孩们玩打仗游戏,我都是那种跟着别人屁股后面的,没有欲望去做leader。直到后来开始做武术指导,因为做武指要有一个团队,我也会带着手下一帮兄弟。当然,我们的工作并没有《群狼》里的小队那么危险,但也必须有一种凝聚力,就是我的后背可以完全交付给你,彼此间要有这种高度的信任。比如在片场拉威亚,当你吊在空中的时候,是无法判断(身处)高低和运行速度快慢的,这个时候你必须信任自己的兄弟,相信他可以在危险关头拉住你,而你才敢于放手去做动作。所以,在我看来老刁身上也有一种像武术指导的气质,就是我敢于把后背完全交给你。
澎湃新闻:我知道你在做武术指导时就曾参与好莱坞电影《夜魔侠》的经历,前两年还出演了《金蝉脱壳3:恶魔车站》。而导演蒋丛也参与过《碟中谍3》在上海的拍摄,谈谈作为类型片,《狼群》的国际市场对标和提升路径?
张晋:国际市场的问题,作为演员可能不太好讲,但我相信一个好的作品到哪里都会有市场。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特别是拍过《叶问3》和《叶问外传:张天志》之后,有一次我在国外旅游,就有好几个高大的黑人朋友围住我。我一开始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一聊才知道他们非常喜欢张天志这个角色,对于中国功夫也特别崇拜,这是我在当时拍摄的时候完全没想到的影响吧。
我觉得这次的《狼群》是军事动作类型片中一次非常好的尝试,它是在探索一种之前并不那么凸显或者说明确的风格。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下,我们也不能在电影里去刻意地渲染血腥和暴力,同时还要放入比较正面的精神气质。那如何去寻找突破口?我觉得题材上的突破是根本的突破。
“动作片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打磨”
澎湃新闻:跳出电影,我知道你是重庆仔,这次重庆发生的山火有没有关注?特别的,那些骑着摩托上山救火的少年令全国人民感动。在你看来,这座山城带给你日后从事武术运动哪些特质与优势?
张晋:重庆山火发生的时候,我还在隔离。之前上综艺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时,我认识了布瑞吉和GAI这两个兄弟。他们说要为重庆录一首歌打气加油,因为我在隔离,录不了,他们录完了我就帮着转发。这次救援的画面实在太打动人了——重庆是一座码头文化的城市,你听我们的方言里就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视频里那些骑着摩托车的少年,他们在喊“得行”(四川方言,意为可以),“走起”(出发),我真是看得会湿润眼眶,作为重庆人我非常骄傲。
重庆人的身份对我职业生涯的影响就是不服输。生活当中的我,跟我在银幕上的形象反差比较大,跟我在运动场上的反差也比较大,可能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原因,所以生活当中我比较低调,没有那么张扬。但是上场之后,我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第一,如果没有这个心劲的话,就不要去做运动员。
澎湃新闻:《狼群》电影中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也非常多,比如你们这个小队所属的公司名称是“背嵬”,请介绍下背后的文化意涵。
张晋:这个点是导演写的,背嵬军是南宋岳飞统领的一支精锐骑兵部队。岳家军是南宋最勇猛的部队,而“背嵬军”则是精锐中的精锐,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特种部队。我觉得《狼群》是可以对标西方同类影片的,同时我们又是一部中国的类型片,有中国元素在里面就对了。
澎湃新闻:近年来,随着上一代功夫巨星,比如成龙等人的老去,下一代功夫明星在哪里的问题日益摆上桌面。你作为一名成功的中生代动作片演员,对此有何看法?
张晋:首先,我并不认为他们老去了,我到现在还喜欢看成龙大哥的电影,包括丹哥的电影,我都爱看。我觉得未来功夫片的市场依旧存在,关键是我们电影人的胆子要再大一点。我一直认为功夫片、动作片也是要“磨”的,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打磨,动作片除了要有文戏,要有情感线,要讲人物塑造,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打磨动作场面的拍摄。这可能是现而今一些电影投资人和演员望而却步的,一听一部动作片拍摄周期也要那么长的时间?他们会觉得不理解。
澎湃新闻:所以到现在也只有一部《一代宗师》,在方方面面都能做到特别完满。
张晋:哈哈,不用五年,不用那么久,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要是这么解读,动作片可就更难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