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她与张国荣搭档主演的《胭脂扣》更使得她成为第一位同时夺得歌后和影后的香港女艺人。关锦鹏夸她“天生艺人,无人可学”;杜琪峰赞她骨子里“侠气自然天成”;许鞍华说她对角色的理解力让人惊讶;尔冬升认为梅艳芳是那种不用教就会演戏的天才……
可偏偏,骄傲的背面,她还有崎岖多舛的人生与情路。
这样一位引人无限慨叹的传奇人物谁来演?事实上,自从电影《梅艳芳》启动的消息传出,女主角人选始终牵动着外界目光。最终,影片起用了电影界的“一张白纸”王丹妮担纲主角。对此,江志强表示,因为希望观众能剥离所有的固有认知来单纯地认识角色,走进电影的世界。“我们不想找即定的演员来做,找一个出名的演员,怕大家入戏很难,出戏又太过容易。”
但找新人的过程又谈何容易。片方几乎用了两年时间进行海选,最多时备选的资料池里有近5000人。“我们运气很好。2016年找到她。”江志强说,从王丹妮试境到决定用她,经历了六个月。其间,他与王丹妮聊她的生活,她的童年,她的家庭。“对我来讲,王丹妮很像梅姐的地方,在于她做事情很坚定,每个事情都做到最好。”同时,江志强还透露另一个小插曲,“和梅姐合作了十几年的化妆师第一次见完王丹妮就和我说,你不用她我不帮你拍。”
以新人之姿在大银幕处女作就要挑战梅艳芳这个角色,王丹妮坦言倍感压力。在长达六个月的特训中,她每天都在努力地追,比如不断地看梅艳芳生前的访谈节目,比如跟着廖启智锤炼演技,又比如在《胭脂扣》的导演关锦鹏探班时顺势请教许多细节。从举手投足的小动作,到说话的语音语调,王丹妮坦言,“我希望再接近角色多一点点,哪怕只有一点点,哪怕能让人产生一瞬间恍惚的误会,就已经很开心了”。
而这种“一瞬间的恍惚的误会”,在拍摄片场也时有发生。杨千嬅透露,自己第一次进组就有了恍神的一刻,“第一天参演时,早上四五点钟,我到香港星光戏院的化妆间上妆。丹妮已经上好妆了,穿了梅姐的战衣,从我身后走过来。我当时真的恍惚了一下。觉得看见了梅姐。”
讲述梅艳芳的传奇人生,绕不开香港演艺界的“黄金时代”。就像如今陈小春、谢天华他们在综艺节目中时常提及自己刚出道时为“哥哥”“梅姐”做伴舞,那年的香港,是个群星闪耀的时代。
那样璀璨的时代里,梅艳芳独特在哪儿?她又缘何能在维港畔拥有一座雕塑,被称“香港的女儿”?《梅艳芳》里,主创用时代洪流中的浓酽情感,来描摹人物的独到价值。
姐妹情在片中颇多笔墨。从荔园后台狭窄的简易床,到婚宴小舞台,再到街头的雄心壮志,梅艳芳与姐姐梅爱芳相依为命渡过了人生大半征途。在为舞台梦想拼搏的段落里,姐妹俩的遭际,折射出那个经济腾飞的年代里,出身困苦的女性,如何不屈从命运,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终于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是梅艳芳与古天乐扮演的刘培基之间,不仅是造型师与艺人的关系,而是如梅艳芳在告别演唱会前对刘培基所说的那样,“我未见过爸爸,在我心里,苏生和你,都亦父亦兄。如果有下辈子,你们还要这样疼我”。
另一段友情则是梅艳芳与张国荣的,籍籍无名时两人相互帮扶,一起跑夜场,在天台畅想未来;行到各自人生的艰难处,挚友所念也都是别让另一方为己担忧。影片里,梅艳芳透过玻璃与张国荣诀别,那一幕没有观众不为之动容。
《梅艳芳》更在许多细节里洒落着梅艳芳的大爱。
荔园的小歌女听了秋官的建议,学会外语歌傍身,这一技能不仅让她顺利行走品类复杂的夜场,还帮她在将来的日语市场打开局面。成为城中明星后,梅艳芳收到前辈良言,此后多年,提携新人也成了她自己践行的原则,让许多人受益匪浅。
电影中,在梅艳芳病重的日子里,她的家中总是坐满了人,每天都有很多朋友自愿去陪她。出身于草根,梅艳芳天然地拥有行侠仗义的气魄。正因此,她作为香港演艺协会历任会长中唯一一名女性,曾在华东水灾时筹募捐款;也在2003年SARS疫情下挺身而出,筹办“1:99音乐会”,为香港医护人员鼓舞精神,为香港人打气。人们当时未知,那个号召全港歌手共同参演的她,已然病魔缠身。
《梅艳芳》里也有爱情的篇章,但笔墨偏向于呈现人物内心对生而为人普通情感的渴望。《梅艳芳》里也有她避走泰国的往事,但重点亦落在她如何冲破低谷,回到台前,做那些她所坚信的“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