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爷爷(墓地)既是爸爸的遗愿,也是奶奶的遗愿,不管花费多长时间,多少精力,我们3姐妹都要找到。”
9月22日,秋高气爽。西安市东南角一个普通居民小区里,几株菊花在墙角怒放,在郝小芳简陋又整洁的家里,她向华商报记者聊起婆孙4人接力寻找烈士爷爷的事儿……
郝小芳今年46岁,老家在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性格开朗,为人直爽。她说,姐妹3人中自己排行老三,和两个姐姐都是奶奶一手带大的,爸爸、妈妈对她们而言,更多的是一个符号,一个概念。尤其是郝小芳,除了见过照片中的父母,她对爸爸妈妈没有任何印象。
郝小芳的奶奶是榆林市绥德县人,出生于一个大户人家,知书达礼。
郝小芳清楚记得,自己小时候有一次生病了,奶奶担心不已,连夜抱着她去看医生。医生说只是普通的感冒,奶奶才放下心来。回到家里已经深夜了,郝小芳嚷着要吃西红柿鸡蛋面,奶奶二话不说就去做,当奶奶将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面送到郝小芳手上时,郝小芳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小时候,我们姐妹仨的书包都是奶奶用剪裁布料下来的边角料一针一针缝起来的,由一块一块的菱形、矩形、正方形等组成,可漂亮了,同学们都很羡慕。”提起奶奶,郝小芳神采奕奕,言语里满是深深的爱和尊敬,“奶奶教育我们,做人要正直、要善良、要孝顺,告诉我们凡事要换位思考,不要与人起冲突……”
一提起爸爸、妈妈和爷爷,郝小芳眼圈瞬间就红了,泪水随即涌出。“你不知道,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在农村有多苦。”郝小芳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玩耍时,每当有人说她们姐妹三人没有爸爸、妈妈时,她们自尊心就很受打击。她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哭着回家找奶奶要爸爸、妈妈。这个时候,奶奶除了偷偷抹眼泪,总是会想方设法给她们做好吃的,以此安慰她们。
郝小芳长大一点后,奶奶告诉她们姐妹几个,她们的爸爸浓眉大眼高大帅气,懂机械技术,在村上负责柴油机管理工作。她们的妈妈很漂亮,善良温柔。“奶奶说,爸爸、妈妈在世的时候,非常疼爱我们。当时粮食紧缺,很多孩子吃不饱,瘦得皮包骨头。为了我们健康成长,爸爸妈妈经常给我们开小灶——我们吃的是馒头,爸爸妈妈吃的是窝头。”
1976年6月的一天,郝小芳的爸爸、妈妈在村上修大坝期间,因山体滑坡不幸殉职。当时,郝小芳的爸爸28岁、妈妈25岁,郝小芳三姐妹最大的5岁半,最小的只有9个月。“奶奶说,如果不是柴油机工作时声音太大,爸爸、妈妈很可能会逃过一劫。”说到这里,郝小芳忍不住失声痛哭。
虽然没有父爱母爱,但奶奶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她们。
爸爸妈妈的问题解决了,三姐妹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既有奶奶,还有爷爷,而她们却没有?
面对这个问题,奶奶不愿多说。后来,有亲戚悄悄告诉她们,爷爷是奶奶心头永远的伤痛,让她们先不要问,等时机成熟了奶奶自然会说。懂事的三姐妹自此不再提及这个话题。
在奶奶精心呵护下,郝小芳姐妹三人一天天长大,奶奶这才告诉孙女们,她们的爷爷参加革命牺牲的事情。
奶奶说,爷爷和她同岁,都是1930年生人,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大,勤劳又善良。1947年初,经过媒人牵线,相隔50里地的两家人为他们订了亲。订婚前,奶奶的大伯还假扮收猪的商贩到爷爷家考察。“奶奶说,她大伯发现我爷爷不仅人长得帅,还挺机灵,做事说话都很得体,当时就满意得不得了。”郝小芳说,奶奶回忆起爷爷的往事时脸上会洋溢出幸福的微笑。
1947年6月,郝小芳的爷爷和奶奶按照当时的风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奶奶是坐着花轿嫁过来的,路上听到有小孩夸新郎长得好看,奶奶很好奇,就偷偷揭开盖头,轻轻拉起花轿的帘子,快速瞄了爷爷一眼:大眼睛双眼皮,分头,身材伟岸挺拔,确实很帅。”当天晚上,奶奶对爷爷说:“人家都说你长得好看,我听了还担心你看不上我哩。”爷爷说:“你想那么多干啥哩?我觉得你哪都好,体形好,走路也好看。”
婚后,爷爷和奶奶很恩爱。山果成熟的季节,爷爷每次上山干活都会给奶奶摘沙果、酸枣、杏等果子。奶奶不喜欢吃太酸的果子,爷爷就会先去尝尝不同地段的山果,哪里的甜哪里的酸,他全记在心里,专挑甜的带回家给奶奶吃。
奶奶说,爷爷心灵手巧,什么活都会干,家里的箩筐、芦苇席、家具都是爷爷自己做的,漂亮又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