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夜雨丨宋海峰:人民共和国?根脉从这里来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09-26 夜雨   人民共和国   宋海峰

晨阳升起,光芒鲜丽。朝霞如花,衬着瑞金层层叠叠的山岭,灿美如画。

瑞金,这座被赤色浸润血脉深处的红色故都,历经战争的血与火,孕育出国家的雏形,开展了一场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瑞金到北京,这条红色道路艰难而伟大。

新中国成立73周年前夕,立定在樟树青翠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办公地——叶坪谢家祠堂,91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的第一次“开国大典”的那一幕仿佛又在眼前浮现:

就在这一天,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红色政权首次以国家形态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就在这一天,一个崭新的红色国家政权在世界的东方诞生了!瑞金改名“瑞京”,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所在地。当夜,数万群众提灯流行、燃放焰火欢庆,庆祝中国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政权呱呱坠地。

呵,瑞金,见证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第一个工农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政权形式的建设过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管理国家政权、学会治国安邦艺术宝贵的尝试。

“上海建党,开天辟地;南昌建军,惊天动地;瑞金建政,翻天覆地;北京建国,改天换地。”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历史转变正是从瑞金开始。瑞金就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孕育了新中国的未来。

走进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犹如走进了一部气势恢弘的红色历史画卷。拾阶而上,大型花岗岩浮雕上方,“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红色大字遒劲有力,给人震撼。右边是高耸入云的旗杆,高度为31.117米,其寓意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11月7日

红色故都,恒存史诗长歌。博物馆中发黄的史料,无声地述说着中国共产党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红色政权的那段峥嵘岁月。

行走在瑞金的山山水水间的几天里,一个疑问萦绕在我心间,当年为何选择定都瑞金?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漫步在大柏地前村(原名杏坑村),一幢百余年历史的民房墙壁上,激战的弹痕依旧清晰可见。1929年1月,为了打破国民党对井冈山的“会剿”,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3600多人离开了井冈山根据地,踏上了转战赣南的艰难行程。红四军主力下山后,连连遭到敌军的围追堵截,先后在赣南大余、寻邬等地与敌军反复周旋一月余,直到农历除夕抵达瑞金城北30公里的一个小山村——大柏地。

这年农历除夕,红四军在此设伏,毙敌伤敌300余人,俘虏800余人,取得了被陈毅元帅誉为“红军成立以来最荣誉之战”——大柏地战斗的胜利。

岁月流逝近一个世纪,时空依然清晰烙印着毛泽东在战后召开的红四军前委会上,提出的在瑞金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赣南民风纯朴、物产丰富、易守难攻,是立足和发展的理想之地。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大柏地战斗彻底扭转了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转战赣南一个多月的被动,为红四军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拉开了序幕。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红一方面军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国民党军的三次“围剿”,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也称中央苏区),为开基建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群里,没有巍峨的宫殿,只见朴素的泥墙;没有精致的器物,只有简陋的一个个冠以“人民”称号的“部委”办公室,“九部一局”的架构是共和国国家机构设置的雏形。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国家的雏形,麻雀虽小,肝胆齐全。”

民者,国之根也,国之大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人民从这里开始登上国家议政殿堂,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参加政权管理。

91年的历史并不遥远。建政之后,党对苏区政权、军队、经济、文化、法制及党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指挥全国苏区工作,为日后新中国形成以党的坚强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各项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埃政府”政权的本色是为人民。大会通过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人民自己制定的宪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体现了人民是这个红色政权真正的主人的本色。

片纸千均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一苏大”会址的“网红”文物。活页上的一段话,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初心:“苏维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

相关阅读:

  • 屋漏偏逢连夜雨,做空巨鳄盯上蔚来!直指关联交易,股价暴跌
  • 夜雨丨柯昌伦:钟鞋匠(外一首)
  • 夜雨丨张奎:月亮湾的花儿说
  • 夜雨丨宋海峰:秋收起义前夕:毛泽东在铜鼓安然脱险
  • 夜雨丨王行水:中秋节快乐(外二首)
  • 夜雨丨郑定平:所有消磨的时光(诗五首)
  • 夜雨丨唐代贤:我拾起一片金黄的落叶
  • 夜雨丨吴凤鸣:心
  • 夜雨丨莲之语:海滨,玫瑰的故事
  • 夜雨丨张奎:七夕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