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春光?我们 前往美丽的乡村?乡村?美在自然风光?美在丰收的喜悦?来到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我看到了?行走在美丽乡村?我想到
怀着这样的激情,孩子们体验了山水自然认知、家乡古建鉴赏、手艺人寻访等丰富的文化认知课程,在我们的帮助下,动手创作出《山水名片》《古建档案》《人物故事卡》等众多展品。测量空间、布置展览、邀请村民与游客参观……当一手办起的展览华彩亮相、观众接踵而来认真观展时,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起快乐的光芒。他们落落大方地当起了小讲解员,以儿童视角传播家乡之美。
2019年,我们又与孩子们共同打造了古村首届创意市集,并起了个好听的名字:“一诺千集”。讨论课上,学生们的点子接连不断,热烈地讨论可邀请的特色摊位、市集互动的形式、美化装饰的元素……一个个创意,接连变成现实:共绘盐马古道长卷,复现“百货流通十土奇”的繁盛景象;为火腿、盐巴等农特产设计卡通形象,制作诺邓风物广告卡……最终,一场有好物、有展演的创意市集在盛夏开幕,既增加了村里的经济收益,也增强了文化知名度,品牌设计的意识在村民们心中生根发芽。
“电影下乡”的首站是贵州遵义。我们为“山里娃”们露天放映了反映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影片《1921》。放映前,孩子们观看了电影主创团队对他们的深情问候,影片中青年毛泽东的扮演者王仁君还分享了他在诠释伟人时的感悟,鼓励孩子们从电影中汲取中国力量。
第二站,“电影大篷车”驶向了河北保定阜平县马兰小学,在冬奥会开闭幕式上现场献声《奥林匹克颂》的马兰花合唱团,便诞生于此。启动仪式上,专家顾问团周星教授、支教团成员与当地师生倾情联动,合作演奏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以琴会友,以乐叙谊,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美育之旅。当天放映的影片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合作拍摄的《音乐家》。该片根据“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了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投身革命,用音乐创作服务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故事。支教团从北京带来的电影幕布,几乎有两层楼那么高。乡村静夜里,光影清晰地投射在这块巨大的幕布上,也照进了孩子们心里。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做好乡村美育守护人,用美的实践谱写人生答卷,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是“电影美育支教团”的誓词,也是青年们投身祖国教育事业的承诺。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拓展美育支教路线,将电影艺术带向中国乡村的角角落落,激励孩子们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
“就快到了,就快到了……”望着车窗外远山如黛,感受车轮下山路盘旋,我的心情激动起来。作为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与你童行,以美育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队长,我们来到韶关乐昌市秀水镇,成为“留守儿童成长营”的支教老师。甫一相见,便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也对接下来的日子充满了期待。
暑期实践结束后,作为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留在了学校,一边担任语文和政治老师,一边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美育课程。在我们的努力下,学校开展了美术、音乐、舞蹈、普通话等教学课程,成立了12个艺术类兴趣社团,孩子们积极参与,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扶贫必先扶志,美育激发梦想。四年来,包括我在内的430多名志愿者,持续为甘肃东乡的孩子们带去艺术的滋养,在他们心中播下美的种子。我相信,未来,这些种子一定会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在日益振兴的乡村大地上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