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旧”的新影片中,背景音乐的选取也在走“复古”风,比如在去年上映的电影《四海》的插曲《无法离地的飞行》,就是改编自Radical Face乐队的经典名曲《Welcome Home》,并由导演韩寒重新填写中文词,邀请了痛仰乐队献唱。今年沈腾、马丽合作的《独行月球》,不仅久违的“腾式喜剧”令人雀跃,片中沈腾穿上袋鼠装使出“美人计”,搭配腾格尔的老歌《黄河的水干了》和杨钰莹的老歌《轻轻的告诉你》,也让观众再一次回忆起过去的时光。
不少喜剧电影作品在配乐上也有复古风的体现,比如《路灯下的小姑娘》《护花使者》《一剪梅》等,这些金曲老歌被大银幕影像化呈现,带着观众进行着一场场的“回忆杀”,今年观众的口头禅甚至都变成了“DNA动了”。不过怀旧风刮上大银幕并不是今年才开始,比如曾经几遭改编的搞笑喜剧电影中,也经常会响起老版电影中经典的插曲,并将老版电影中的经典场景重现。
国内流行“穿越”怀旧,好莱坞则用“翻拍”打造怀旧。从去年到今年,好莱坞几部火爆全球的电影,比如《蜘蛛侠3:英雄无归》《新蝙蝠侠》还有《奇异博士2》,几乎都是IP或续集。包括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健听女孩》,就翻拍自《贝利叶一家》,上周末在北美上映的《凶火》,也是来自1984年版本的老片翻拍。
“怀旧风”正盛,大银幕上还打开了老片重映的怀旧阀门。2021年上半年,《天堂电影院》和“指环王三部曲”等一批经典老片都曾重现银幕,《阿凡达》也在去年3月重映,并拿到了3.75亿元人民币的惊人票房。
大银幕的“怀旧”除了翻拍经典影视作品,重现老片的经典场景,AI和4K等修复技术的出现,也助推着“怀旧风”的盛行。《地道战》《小兵张嘎》《白毛女》《冰山上的来客》等多部红色佳片通过技术修复,再度定档上映,《宝莲灯》《哪吒闹海》等经典国漫,《霍元甲》《逃学威龙》《新扎师妹》等电影经过4K修复得以清晰重现,还有《大闹天宫》《永不消逝的电波》《海上钢琴师》《天书奇谭》等一批经典影片的4K修复版先后上映。这些老片修复不仅重新找回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也在“怀旧”中产生了新的商业价值。
2014年,电影《大话西游》就进行了数字化转制得以重映,2017年,重映版《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除了将新加入的镜头进行数字化转制,还将整部电影进行了2K修复,并制作了杜比全景声版本。除了2K或4K修复,还有些重映电影会由2D转制为3D,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泰坦尼克号》等。
近年来,“怀旧”这块蛋糕在文娱领域被疯狂瓜分,为何复古风潮会如此盛行?观众为何喜欢追忆“过去”?有观点认为,“回忆杀席卷背后,是对群星闪耀和高质量作品的呼唤”。比如上映于2009年的《阿凡达》,重映版让很多人感觉其特效技术放到今天也并不过时,这部视觉效果精美震撼的作品,其故事的完整程度也比今天的大多数大片要好得多,重映的票房远超当时同档期的新片,证明当下不少的作品并没有调动起观众的兴奋感。但“怀旧”就像一位候补选手,需要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回味一番,聊以慰藉。可它并不能充当永久的候补,市场终将向前发展,观众需要大浪淘沙后留下的“怀旧”经典,更需要关注当下的作品传递出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