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记者/黄小殷 通讯员/广正发)9月26日,广州市委政法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安广州法治广州建设所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凝聚全市政法系统投身平安广州、法治广州建设的强大合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广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岳向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吴振,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李学东,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炳升,广州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谭祥平分别作介绍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平安广州法治广州建设不断提升水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2019年、2020年连续2年荣获广东省平安建设考评第一名,并在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中蝉联第一。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政法系统坚持政治建设首位,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政法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切实将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平安广州法治广州建设的强大力量,坚决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
广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岳向阳在会上介绍,广州市政法系统始终对危害人民群众的违法犯罪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在全省率先出台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组织发起“断源”“断链”等“反诈”集群战役,持续强化涉养老诈骗、枪爆、盗抢骗、黄赌毒、涉食药环等领域突出违法犯罪打击力度。
据悉,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从2013年的24万宗下降到2021年的10万宗以下,下降幅度达58.6%,案件类警情从2015年至2021年连续7年下降,年均降幅10.2%;“两抢”警情连续7年下降,年均降幅37.6%;盗窃警情2015年至2020年连续6年下降,年均降幅13.5%;伤害类警情2017-2021年连续5年下降,年均降幅31.1%;2013年至2021年起诉严重暴力犯罪从7325人降至2570人。
同时,推进交通安全系统治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较十年前下降37%,酒驾醉驾肇事导致的事故死亡人数下降超40%。2018年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共打掉涉黑组织36个、涉恶犯罪集团136个,涉黑恶警情2018-2021年连续4年下降,年均降幅9.7%,扫黑除恶考核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2022年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以来,涉养老诈骗案件破案率100%,打掉团伙69个,抓获超过1000名嫌疑人。经第三方调查机构调查显示,全市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从 2012年的90.6%、94.6%上升到2020年的97.7%和95.7%。
广州扎实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最高法召开现场会推广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广州模式”。强化民生权益保障,适用民法典高空抛物致害责任规则审结“民法典实施全国第一案”,被新华社写入《习近平的小康故事》。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吴振介绍道,广州法院聚焦智慧法院建设,上线广州法院AOL电子诉讼服务平台,诉讼事务全面实现“云上办”“随时办”“跨域办”,网办率超过85%、群众满意率达98.9%。设立广州互联网法院,首创交互式审理、在线联审等机制,疫情期间协助大湾区和内地城市27家法院部署在线诉讼平台;著作权纠纷全要素审判系统等获得6项国家专利。市中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司法透明度指数评估中连续7年排名全国第一。
同时,广州在法治广州建设中坚决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案件不捕率、不诉率从2013年的18.68%和2.17%上升至今年的63.12%和24.03%,检察机关起诉到法院前的诉前羁押率从80.19%降至今年的31.63%。市检察院开展检察听证活动,构建网上、掌上、实体检察院检务公开模式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记者了解到,广州出台了法治广州建设规划、广州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全国首开网络立法听证会先河,率先实施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管理、率先上线行政规范性文件智能管理平台、率先试行政府首席法律顾问制度。与此同时,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率先出台《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全球首个互联网仲裁“广州标准”,全国首推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清单事项449项,成立广州破产法庭,探索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出台“产权平等保护17条”“民营企业司法保护30条”,积极推进全市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集中黄埔区管辖改革工作,2021年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729人,比2013年增长133.02%。建成覆盖全市四级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3017个,法律服务机构4347个,“线上30秒、线下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基本形成。2013年以来,办理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法律业务超过465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