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北京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挺起北京人的脊梁——六论万众一心战“非典”》,以抗击非典为切入点,让人们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看到人民的力量、团结的力量。文章写道:“当前的北京,正在进行着一场抗击‘非典’的英勇决斗。这是一场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决斗,一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决斗,一场全国关注、世界关注的决斗。我们每一个北京人,都应该在这场决斗中,挺起北京人的脊梁,展现北京人的精神风貌、英雄本色。”
2020年春节假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北京市迅速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北京日报》在1月25日的头版发表《这一仗,必须打赢!》的评论,以573字的短小篇幅发出最强动员令,号召全体市民同心战疫,称“防控疫情,更是一场全民战争,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凝聚共识的强大力量。
2018年1月10日,《北京日报》发表评论文章《不要被各种“陷阱说”给忽悠了》。
以媒体之眼观华夏之大事,用铿锵之笔写时代之大势。北京日报评论紧跟党的步伐,时刻关注热点时事,撰写了一系列时效性强、有影响力的评论文章。
1980年12月19日,《北京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评论员文章《把“苦练基本功”的口号重新叫响》,文章提出,“人才的成功之路,不管走哪一条,都离不开苦练基本功。忽视基本功训练或基本功不过硬,是目前各行各业普遍存在的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不少部门人才短少或成长迟缓,与忽视基本功训练是有直接关系的”,“为了造就大批四化建设的人才,现在,很有必要把‘苦练基本功’的口号重新叫响”。
2012年3月,面对一段时间以来舆论对人大和政协是“橡皮图章”“荣誉身份”的非议,《北京日报》刊发评论《两会制度优势是中国的一个根本优势》,从两会制度的设计初心,到“中国式民主”的运行规则,再到现实中的制度优势,以打通历史和现实的论述方式和全方位的知识含量,为读者全面展现了两会制度的强大生命力所在。
俄乌交战以来,我国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虚假信息和混乱噪声,使得不少网民产生一定的困惑。《北京日报》持续发表数篇评论,如《看清楚谁才是当今世界祸乱之源》《中国人要始终站稳中国立场》《警惕“战争直播”背后的舆论黑手》《美西方对俄极限制裁的警示》等。一系列文章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且旗帜鲜明,明确指出是非曲直,点明“辨别是非,尤其是大是大非,更要以国家立场为底色、以国家利益为标尺”,“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永远站在家国命运一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起到了澄清是非、解疑释惑的作用。
北京日报评论关注的很多选题都涉及治国理政、制度比较、舆论风向等宏大主题,但更注重结合当前舆论热点和受众现实体会,讲真话、讲道理,避免“唱高调、假大空”。
《必须让国家功臣名利双收》一文直言钱七虎院士捐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助学让人感佩,但人们对此心情“复杂”完全可以理解,国士不计名利得失,但社会不可不为他们计,要让报国者享有最高尊荣。《关键抉择彰显一个国家的价值取舍》一文横向对比疫情面前中西方“第一时间的第一反应”,剖析价值理念、政治承诺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以何为本”终归要在事儿上见……这些评论风格大气、事例鲜活、真情实感、不装不吹,“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该说的说到位”。
经过多年探索,北京日报已形成多维度的评论矩阵,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京平”是北京日报评论的笔名,京平文章主要围绕北京市中心工作展开政策解读,立足指导工作,已成为首都党报评论的重要标识。2008年3月,《北京日报》“七日谈”评论版创刊,从每周一期到每周两期,逐渐成长为全媒体形态的内容供给平台。北京日报客户端于2020年3月推出“新闻我来说”评论短视频栏目,通过“短视频+新闻评论”的新型评论形态,捕捉新闻动态、剖析新闻焦点、传播理性声音。这些重点产品与评论员文章、社论、短评、长安观察等评论品牌一起,构成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首都党报评论阵容。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北京日报将继续强化政治担当、大国担当,以有锐度、有锋芒、有理性、有分寸的党报评论打破公众“信息茧房”,赢得舆论斗争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