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6日11时许,一架从韩国仁川机场起飞的空军运-20飞机缓缓降落在辽宁省沈阳桃仙国际机场,飞机上搭载了第九批8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837件相关遗物。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从2014年至今,中韩双方已连续9年成功交接了91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英雄的故事,不曾被忘却;英雄的精神,一直在传承。
“我是空军运-20机长庞荣奇,接迎志愿军忠烈回国,感谢塔台指挥保障,我们一起向保家卫国的志愿军忠烈致敬!”
当空军运-20机组与沈阳塔台进行对话后,第三次接英雄回家的“鲲鹏”与两架伴飞护航的歼-20一起划过天际。
由歼-20为运-20护航,是空军首次以“双20同框”接迎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
穿过雨幕,运-20上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飞机降落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以“过水门”最高礼遇,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家。
2022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2周年。9月14日至16日,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外交部、财政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部门组成的中方交接代表团赴韩国,实施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工作。时隔70余载,88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重回故土。
在机舱内完成为棺椁覆盖国旗和整理工作后,礼兵战士护卫着88位烈士遗骸棺椁及相关遗物依次下机,缓步前进。他们用双手平稳托起棺椁,走向摆放区。
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到场迎接的解放军官兵军容威严、持枪鹄立,全体人员向烈士遗骸三鞠躬。
山河锦绣,英雄归来。每个细节都是共和国最高礼遇,以国之名,致敬英烈。
“祖国用最高的规格,把他们接回来了。”雨中,90岁的李维波和多位志愿军老兵一起,向战友敬礼。在他的内心深处,每天都在盼战友回家,多么希望战友们能看到祖国发展壮大。“祖国越强大,我越想你们!”
为了今天这一刻,礼兵战士们已经刻苦训练了一个多月,几乎每个人的脸上都晒出了口罩的印记。
一位年轻的战士告诉记者,他是第二次参加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我家也有位抗美援朝老战士,他也曾在枪林弹雨中多次负伤。今天,能作为一名礼兵站在这里迎接先烈,我感到无比自豪。”
从归国到回家:9年间,91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魂归故里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让每一位英雄魂归故里,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从2013年开始,中国和韩国双方启动了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工作。
当年,运送烈士遗骸的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空军派出了两架歼-11B战机迎接护航。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代们,也从全国各地赶到沈阳,他们手捧菊花,等待着曾埋骨异国他乡的英雄,可以在战友身边长眠。
作战靴,只剩下了鞋底;子弹制作工具,已是锈迹斑斑;一个勺子,断成了两截;护目镜,也已破碎……随同烈士遗骸共同移交的还有他们的遗物,那是带有战斗印记、写满斗志的遗物。
“我们高度重视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物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工作。”退役军人事务部褒扬纪念司(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李敬先介绍,已对所有遗物均进行了量尺、照相和登记造册,建立电子档案、保管台账及卡片,制定存放拿取标准规范,安排专人妥善保管。
目前,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在通过挖掘遗物故事,还原战场原貌。李敬先还透露,在整理遗物过程中分析、推测遗物主人的生活习惯、爱好等,重现志愿军战士战斗生活场面和战争场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战史细节起到积极作用。
烈士的背后,往往是家庭的无私支持。他们的亲人、晚辈,一直在等待着他们回家。
2021年4月,退役军人事务部开通了“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为烈士寻亲”活动。今年7月20日,又成立了国家烈士遗骸搜寻队及国家烈士遗骸DNA鉴定实验室。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完成迎回的8批825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DNA检材提取鉴定工作。结合烈士遗物、军事战史以及志愿军遗骸挖掘信息等,为10名归国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让烈士从无名变有名,从归国到回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回国的遗物中有一枚印章,字迹清晰可辨,为陈淑彬烈士所有。查询抗美援朝纪念馆官网,就找到了一位名叫“陈淑彬”的烈士,籍贯为山东省莒县,生于1923年、牺牲于1951年,所属部队为志愿军25军73师38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