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济南将在英雄山上为首批寻亲成功的49位济南战役无名烈士举行立碑仪式。青山埋忠骨,碧血染长缨。让无名者“有名”,让英烈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把镌刻在基因里的红色血脉与精神传承发扬是我辈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利用公安部门的新型DNA技术手段,通过鉴定比对,为济南战役无名烈士寻亲,这种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首次。此后至今,寻亲队伍多次外出为无名烈士寻亲,足迹踏遍了山东境内的村庄和道路。这是一项和时间赛跑的抢救性质的艰巨任务,随着岁月的变迁,许多了解当年实际情况的老人纷纷离世,使得为烈士寻亲的道路十分艰难。但济南革命烈士寻亲中心的同志们地毯式搜索,深挖每一个线索,竭尽所能地为更多的烈士找到亲人。时至今日,共有49位无名烈士找到了名字和亲人。
“经伍,经伍,你在哪里?俺爸爸弥留之际一直在喊着哥哥的小名,他没找到哥哥是他的终生遗憾,当时只知道哥哥是在济南战役的时候没了,俺爸爸一直没放弃,在报上登寻人启示,到处找也没找到。当时哥哥走的时候我记事儿了,哥哥是行军路过村庄,只知道抱着哥哥的腿哭,哥哥都没喝口水就走了,一想到这个我就难受。现在好了,政府帮俺们找到了,感谢政府,感谢党!”张志桂难掩悲戚之情,饱含热泪对记者讲述。
自从去年找到哥哥张志诚烈士后,张志桂一直期盼来济南给哥哥立碑。临行前,他用很长的时间亲手为哥哥写下了悼文“哥哥,我是你在家时看我的淘气的老三......”明天,他要在墓碑前读给哥哥听,跟哥哥说说这些年来的心里话。
烟台海阳市的于在肖烈士是在大儿子于凤鸣3岁的时候离家去当兵的,他离开时妻子已怀孕7个月有余。于在肖烈士当年是村里的民兵连连长,他胸怀家国,离家时,妻子心中万千不舍也只是默默地为他准备好了一件崭新洁白的褂子,眼含热泪送走了丈夫。
“我父亲走得仓促,作为民兵连长他得带好头,只留给了母亲一句话,‘我得去当兵,我得走了’,后来只给家里来了一封信就没有消息了。之后,母亲独自生下了妹妹,一直等父亲的消息,打听到当兵的回来她就去问,也去县里找,都没有音信。”于凤鸣说,1958年母亲等来了父亲成为烈士的消息,她悲痛欲绝,也没有改嫁,一生都只守着他和妹妹,临终前最大的惦念还是他的父亲。
“所以母亲去世后我把她和父亲的烈士证安葬在了一起,这次来,我在母亲的墓前捧了一把黄土,把它洒在父亲的坟墓上,用这种方式将他们‘合葬’,完成母亲的遗愿。”于凤鸣每每讲到动情处,声泪俱下,在场无一人不动容。他用红布包裹着母亲坟墓前的黄土,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情绪久久无法平复......
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一级调研员李晓文多次带队外出为无名烈士寻亲。他说:“从去年至今,总计提取了705份无名烈士的DNA样本。时至今日,共有49位无名烈士找到了名字和亲人。今后,为无名烈士寻亲的脚步还将继续下去,与时间赛跑,让更多的无名烈士英魂归根。”此次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已经找到亲人的49位无名烈士举行立碑仪式,也是为了让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关爱烈属在齐鲁大地蔚然成风,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