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变了我的世界崩塌了#话题上热搜。
“他现在敢吃榴莲,以后敢干出点啥,我都不敢想。”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以前确实不爱榴莲,现在爱吃了。”
揣测有据而逻辑荒诞,正常声音立刻被推翻。
视频最后的“友情提示”已露了怯,“不针对”拉满求生欲,“只针对”是不算冒犯的幽默。
谁还记得她早年最爱用的结束语?
“本视频不针对任何人,我是说在座的所有人都是垃圾(口型)。”
结合她在《十三邀》中说的:
“不像以前,因为现在我说实话,限制太多了。”
从她身上看到了网络舆论的滞怠与狂潮。
来,聊聊她,不止聊聊她。
不难看出,Papi酱火,因为她是带“刺”的。
比如她讲明星说假话时的内心话,颇有XX既视感。
“是谁承包了热搜榜,是谁霸屏了综艺档......”
而另一方面,Papi酱火,是因为她对现实的捕捉。
Papi酱的《男性生存法则》,是最先火出圈的作品。
这一系列话题包括:女生说“没事”是什么意思?女生为什么爱逛街?送女朋友的东西她为什么不喜欢......
到了2016年,Papi酱已一跃成为国内最火网红。
但没多久,Papi酱就被点名了。
因其用语粗俗,包括“卧槽”“艹”“小婊砸”.....尽管这些词放在视频语境中完全是语气词,并不具有指向性侮辱。
“2018年,2019年,那会儿开始很明显地觉得,网络舆论开始变得,很奇怪的走向,极端的声音非常多。
如果以2022年的眼光审判Papi酱2018年前的视频。
她是要被坚决“抵制”的。
也可以用“你怎么不润呢”呛她。
则显得其心可诛。
往大里说,这是屁股的问题。
一个一眼看上去反讽的东西,会被人指责这是在鼓励。
“我不是(说我)是莫扎特。”
共鸣很难达到,所谓的情绪共振也划了阵营。
你既要有自我约束,又要有平台约束,调侃就是不敬。”
2015年-2022年,其实问题都是旧的,但共识是不存在的。
幽默已被赶至奈何桥。
“任何形式的冲突我都很不喜欢,我很害怕冲突,怕自己说错话,怕自己表达不清楚。”
她自己已在漩涡里。
“随父姓”被指“不女权”,接着就是被骂“人设翻车”“自导自演”。
因为她之前说“过年和老公各回各家”是在立独立女人设,“结婚五年没有孩子”是在立丁克人设,孩子随父姓是翻车,澄清就是自导自演。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太乐观了。
被批斗是表达者的下场,这才准确。
但Papi酱依然有要“谈一谈”的勇气。
“因剧情需要孩子由女演员扮演,不鼓励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
而在谈“三观不正”,讲如何选择一本不出错的名著。
还有“我可不敢让小孩看。”
她更迂回了,那根刺软了。
但庆幸,“刺”还在。
Papi酱不再是最红的网红,她也不可能再是。
她依旧在捕捉当下,但她不再直白不够激烈。
新的财富密码是“不需要所有人支持,只需要阵营内煽动情绪狂热”,有多少博主红人在:
有道德底线的干不过没底线的。
但极端的声音已经这么多了,不多我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