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湛文学观照:凿穿文学和现实的秘道作家、出版人孙建江在《独一无二》里看到了一种连续性和文学观照。陈丹燕从1990年代开始关注独生子女,并长期追踪他们的成长与变化,正因为这样的持续性,一代独生子女的丰富性和真实感才能深入人心。“陈丹燕也是作家,无论这本书有多少社会学、人口学、统计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的意涵,字里行间不可能没有文学的照耀,我把文学的照耀看作这本书好读、耐读、拥有独特魅力的关键。”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人口研究所教授叶文振认为,未来学界对独生子女的关注还是要落在独生子女的结构分析,包括对“一孩政策”下的独生子女和政策解除后的独生子女做一个时期区分,对独生子女的性别结构、城乡分布结构、留守和流动结构、教育和职业结构、结婚和生育结构深入研究,也注重加强对失独家庭的相关研究和扶持等,“独生子女的生活还在继续,他们的人生故事还有新的演绎。如何在新时代的政策背景和人口形势下跟上他们的岁月足迹,是我们学者和文人的社会责任。”
“陈丹燕的《独一无二》是独具慧眼的,她看到了独生子女的问题,发出了独生子女的呐喊,更以浓墨重彩描绘了独生子女登上世界舞台的精彩形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孙云晓表示,《独一无二》证明了“80后独生子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独具乃至最具特色的一代人”;证明了“他们成了中国第一代真正普遍接触到世界多元文化的一代,以及第一批全面与互联网产生黏性的一代”;证明了“独生子女那双孤独的小手,推动了中国进入志愿者元年”;甚至借助调查数据和80后独生子女的口说:“80后也许是对父母最努力负责的一代,也是对子女的回馈期待最低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