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高邮:\江苏之心\澎湃绿色动能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10-07 高邮   动能   之心   江苏   澎湃

——十年来,高邮在增和减之间让城市穿新衣。十年间不断植树造林,全域植树11.7万亩,树木品种增加到203种。近年来,东方白鹳从每年冬季抵达高邮过冬,到从候鸟成为“留鸟”,如今,在高邮繁衍生息的东方白鹳已达54只,并逐年增加。2016年,高邮实施高邮湖退圩还湖项目,退出圈圩总面积37.87平方公里,建设环湖健康生态风光带。通过打造“清水大走廊、安全大走廊、绿色大走廊”,如今高邮湖成了维护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生态环境的一颗“江淮明珠”。

——十年来,高邮在治和管之间让水清岸绿河道美成为常态。高邮先后对城区的18条黑臭河流进行综合整治,对其余河流的水质进行提升。针对城市河道淤积速度快的特点,以2-4年为一个周期,对城区市属河道实施疏浚,清理河底淤泥杂质,有效提升了河道行水断面,恢复了河道生态环境。对海潮污水处理厂实施提升扩建工程,使城市污水日处理量达6万吨,建成厂外收集配套管网125公里,污水提升泵站7座,收集城市4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十年间,高邮人执生态之笔,在里下河腹地绘出一抹抹绿色。如今的高邮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古城长出天然“绿肺”,让一城人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初秋时节,高邮大地一派忙碌景象:在临泽镇,村民们早起捕捞大闸蟹,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在甘垛镇,种植大户正抢抓农时,做好秋季田间管理……高邮人用辛勤和汗水描绘着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十年来,我们全域一盘棋,不断规划调整功能板块,把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主要放在三区一镇(高邮经济开发区、高邮高新区、高邮城南新区、高邮镇),其他各镇则侧重于发展现代农业。”高邮市发改委主任周建峰说,功能板块的调新调优,让工业区更强,让农业区更绿。

9月26日清晨5点,在龙虬镇的一个池塘边,虾农将一网网“高邮大虾”打捞上岸,收虾的货车早已等候在塘口。前不久,龙虬镇与国内知名生鲜超市合作,龙虬出品的大虾直接摆上了“盒马鲜生”的货架。

“近年来,我们通过生态养殖,大虾的品质节节攀升,个头甚至赶超了小龙虾。”龙虬镇党委书记蒋国茂告诉记者,十年前,虾农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高密度养殖,饲料中蛋白含量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孳生了蓝藻,影响了水体。“后来我们倡导生态养殖,将虾苗数量降低,饲料中蛋白含量比例减少,虾的个头变大了,收益不降反增。”

同一时段,在30公里外的甘垛镇官林村,一辆辆装满黄颡鱼(俗称“昂刺鱼”)的货车将开往北上广等地,进入当地高端水产市场。今年初,高邮湖黄颡鱼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有了品牌保护,当地的黄颡鱼势必再添含“金”量。

十年间,高邮在全域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形成了乡村产业振兴百花齐放的新格局。在临泽镇周巷片区,通过绿色耕作方式种植出的大米,颗粒饱满均匀,色泽清白透明,煮出的米饭香味浓郁。“周巷大米”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在古镇界首,由黄豆制作而成的茶干成为市井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经多年打造,“界首茶干”同样头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光环。

近年来,高邮注重品牌打造,高邮湖大闸蟹、高邮鸭蛋、高邮湖龙虾、高邮湖青虾、高邮湖鳊鱼等15项农副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有了品牌效应,高邮的农副产品不断“走出去”,登上各地人民的餐桌,成为各方宴客的佳肴。

好生态带来好农副产品,好农副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12年,高邮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541元,2021年达到了25732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

在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高邮人一路笃行。YEg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夏天石头上“烫”一下“养生”?中医师建议:不科学
  • 压枝青枣牵情思
  • 看中一套二手房该怎么砍价 买房客户砍价高邮相亲交友
  • 高邮处处是风景,把我从普陀山请的香带到了这里的镇国寺
  • 抖音直播带货9月榜单出炉;字节跳动全年净亏损6041亿|一
  • 扬州人太会享受!2000年前就已盛行“水包皮”,出土文物大
  • 退休后和老伴是自驾游好,还是背上行囊乘坐交通工具旅游
  • “人间玩够了,我走了”
  • 端午节超大福利来袭,每一款都超值
  • SpinLaunch有效载荷如何以1000英里/小时的速度从离心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