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明朝的影视剧,最让人难以忘记的应该就是明朝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等,他们不仅武功高强,又有超高特权,那么历史上他们又是怎么样的组织呢?哪个组织是最厉害的呢?
那我们今天从开国皇帝朱元璋说起,为了维护老朱家的江山,朱元璋想了三个关键办法。第一个扫除竞争者,比如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以防止他们图谋篡位。第二个是废除宰相制,建立内阁,使大臣的权利更加分散。第三个就是皇帝比较相信皇宫的内臣,利用他们搞情报机构,加强监控惩治百官。朱元璋毕竟是平民出身,所以对士大夫还有武将都十分猜忌。如果按照老朱的意识,他是可以牺牲当黑脸,来换取后代可以仁治天下。作为特务代名词的锦衣卫由此而生,专门替朱元璋监督重臣。
锦衣卫的前身是拱卫司,是朱元璋还在创业时的贴身侍卫,除了负责救驾任务外,也用来监视下属,还有铲除异己与执行特殊任务,也就是说朱元璋的特务组织早就存在。只不过在洪武十五年,取得了正式的营业执照,并改名为锦衣卫。这个特务组织也有了从业资格。锦衣卫是四大特务组织第一个设立的,锦衣卫只有皇帝能指挥,被皇帝赋予了收集情报、逮捕人犯的工作。此外锦衣卫还有自己的法院与监狱,可以绕过刑部,大理寺、督察院这些司法机关。由于锦衣卫直接贴面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臣国戚,锦衣卫的刑法当然也就相当残酷,上夹棍剥皮拔舌都只是前菜而已。朱元璋也靠着锦衣卫严密的监视底下大臣,牢牢控制着他的大帝国。
后来朱元璋有感于锦衣卫滥用职权,曾下令废除,直到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登基为明成祖,由于有篡位之嫌,为了堵住悠悠之口,锦衣卫又再度满血复活,反而拥有更大权力。一些关押的政治犯,不少都得到皇帝的特别点名照顾。明代官员一谈到锦衣卫都会闻虎色变,自此锦衣卫一直存在到明朝灭亡。不过好在锦衣卫的魔爪通常只针对官员和士大夫,一般不会吃饱没事干找老百姓的麻烦,老百姓连紫禁城都进不了,更没资格受锦衣卫的酷刑了。
锦衣卫就在朱棣的纵容下,滥杀不少无辜,搞得百官人心惶惶。锦衣卫权力膨胀到无法想象,甚至在想图谋不轨,于是篡位起家的朱棣开始对锦衣卫产生了不信任,认为应该找人来监督锦衣卫,那么谁能肩负起这个重者大任呢。
朱棣很快给了答案就是宦官,因此设立了由宦官执掌的东厂,我们从史料来看,这个朱元璋很早就用太监来收集情报,监视百官了。这个可能就是东厂的前身,不过朱元璋对太监的防范很深,禁止太监读书,就是怕太监危害朝政。朱棣在篡位的过程中,被不少宦官帮了不少的忙,于是事后开始重用宦官,也为了监视锦衣卫成立了东厂。也就是说东厂是监视特务机构的特务机构,锦衣卫谋反的事情,也是太监第一时间发现的,所以很有可能东厂早就存在。早就埋伏在锦衣卫的身边,只是因为是秘密组织,史官也无从查证。朱棣信任太监,也把监军的任务交给太监,他派政和下西洋,据说是为了寻找建文帝,这一件事情有可能是东厂主导的。
根据民史记载,锦衣卫因为与东厂人势均力敌,但不久之后,东厂的势力明显超越锦衣卫,但东厂内也充斥着大量的锦衣卫,这也起到相互争夺的作用。皇帝也可以将双方所得情报互相印证,避免陷入假情报的认知作战,总之东厂和锦衣卫长者相辅相成。人们也习惯称呼为厂卫。
东厂的崛起是成功防范了锦衣卫,但却没有能够防住宦官,其实这个太监并不可怕,可怕是太监有了文化,朱棣改了祖宗之法。在他的任内,太监也开始读书学习。此后明朝就陷入了宦官乱政的循环之中,甚至是明朝灭亡的原因。
在明宪宗在位期间,东厂日渐腐化,宪宗对东厂颇有微词,于是另外指派了大宦官汪直,成立了另一个特务机构西厂,这个西厂基本上与东厂的功能一样,但因为得到宪宗的大力支持,权力不断膨胀,耳目遍及大江南北,打着的锄奸保民的旗号,不断做出妨碍百姓朝臣的事情,搞得天人共冤,名声非常的差。权利也大于锦衣卫与东厂,不过没出几年,西厂又被废除,汪直也被丢去南京养老。之前被压在地上摩擦的东厂,又再度复活,后来明武宗继位。明朝又进入了另一个黑暗期,这个时候太监刘谨当政,与另外七名太监称为八虎。刘瑾除了掌握东厂外,还恢复了西厂,不过他觉得东厂西厂的权利还不够,为了加强对臣民的控制,又创了内行厂,这个新设的特务机构掌握着更大权力,比东西两厂更阴森可怕,手段也更加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