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产生的原因 导致企业出现质量问题的首要原因 强调质量问题是生产和经营系统的问题 对于一个企业所存在的质量问题?一般都可以经过
质量经理和生产经理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
要知道质量管理部经理的主要职责是在质量总监的领导下,负责企业日常质量管理工作,贯彻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指标,围绕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监控,实现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改善。
而企业中的生产部经理对本部门的人员、生产、设备、安全等各项管理工作负全责,根据销售情况做好各项生产计划安排,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节约成本,确保安全,带领本部门工人共同完成生产任务。为啥说质量经理和生产经理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
01从管理制度和方法上查找原因
如果说质量经理是替罪羊,那生产经理就是倒霉蛋。在三鹿、福喜事件中,站在法庭被拉去与总经理作伴的,一个是质量经理,另一个就是生产经理。
都说“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既然出现了质量问题,而质量经理的职务名称中恰恰有质量这两个字,你不陪绑谁来陪绑?
而既然“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生产经理的职务名称中恰恰有生产者两个字,那你也必须被选中与总经理作伴。
我在培训中讲夫妻吵架模式时告诉学员,女性吵架是对人不对事,用上纲上线的方式,先将老公定性。
经常用的语言是形容词“总是”、“永远”、“从不”等,先定性再说事。而所说的事情都是在历数你这个人“总是”、“永远”和“从不”。
男性吵架一般是对事不对人,先说这件事是否对。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以后怎么才能一点一点的改。男性很少用形容词,而是用条理分析。
因此在吵架时,男女来自不同星球,至少都 是地球人,一个火星,一个水星,用的是不同的语系。
如果拿质量与生产比作夫妻,哪一方是夫,哪一方是妻?
基本上得出的答案是,生产是夫,质量是妻。所以在普遍阴盛阳衰的中国,生产经理该是多么的悲哀啊。
我还是要强调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不是管结果,而是管理过程,它是风险管理而非检验管理。
风险管理是有公式的(如图)
在这个公式中“影响程度”是定性或定义的。在风险管理中“影响程度”是不能改变,除非你重新定性或定义。
国家对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等是有 义的,它是由造成的结果划分,如30人以上死亡是特别重大事故。
造成10到30人以下死亡的属于重大事故。而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属于较大事故死3人以下死亡那就是一般事故了。
可是想想看,死了29个和死了30个有什么区别?
唯一区别就是对事故责任人的惩罚标准不一样,这就是是所谓的定性,它属于结果导向。
而矿难发生的可能性则是过程导向,它是可以通过管理降低发生的可能性,所有在上面公式中唯一可以改变的是可能性。
作为丈夫的生产经理天天被老婆训,心有不甘却不知如何还嘴。但命苦不能怨政府,点儿背不能怨社会。
你擦地时确实不认真,老婆过生日你确实忘了,虽然你的事情很多天天思考国家大事,没有将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里,那你确实有问题。
就算你做了10次,其中有9次做的挺好,只犯了一次错误,变成老婆嘴中的“总是”、“永远”和“从不”,那也是你的问题。
能够改变生产经理悲哀命运的是生产经理自己而不是别人。
既然质量经理跟我谈影响程度,那我就跟你谈可能性,而且我告诉你这个可能性是这么算出来的。
最后是我通过管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了多少?
在这三个要素中,最难控制的是人,做容易的是“设施”,而“流程”则是将人与过程结合的规则。
“影响程度高+可能性高”的事情是不能做的。
“影响程度低+可能性低”也是不需要做的。
“影响程度高+可能性低”是需要你想想怎么让别人做,即将风险外包。
只剩下“影响程度低+可能性高”的事情才是每天要做的事情,而风险管理是将高可能性变成低可能性,即不需要再做了,这就是管理的减法。
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是夫妻吵来吵去的根本原因,但这不能怨老婆,她的思维模式决定了她就是因为一件小事,将所有小事都想起来的人。(太有道理了)
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立即承认错误,先从态度上解决定性的问题(即使违心)。
当情绪平息后,再将你是如何进步的,而且这个进步是你按照她的标准达到的,这是她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