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每个孩子都必经的一个过程,也是家长担心,烦恼的阶段,因为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了强烈的自主的意识,所以对家长也不会去那么的听从,而是有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会开始远离他们的父母和家庭并不愿意沟通。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正常和健康的,是孩子自己成长中的一部分。
青春期孩子强烈的自我意识感和自尊心,表明了他希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被肯定,他需要心理支持,情感安慰;这时一个平等和宽容的家庭环境更适宜容纳他的成长。作为一个家长,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长的父母,会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强、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与孩子发生严重的冲突。因此当好父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让你的孩子在成长中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又仍然要在需要的时候接近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
家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最可依恋的对象,如果家庭不能提供温暖,平和的成长环境,父母依然采用过于严厉,简单说教的方式,只能让孩子的心离家长越来越远。双方这种极端的情感距离等于在激发孩子的叛逆意识,把孩子逼向家长期望的反面,导致过激行为的产生。这也是孩子为什么不愿回家或故意拖延回家时间,孩子为什么会离家出走的直接原因。
这种粗暴的家长作风式的教育是不能与孩子的眼下的心理特征相匹配的!所以,在孩子长大之前,所有父母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不远的将来,你将面对一个怎样的孩子,又该如何应对。
作为家长在对待青春期孩子的态度上要转变,要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其实这代表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是逐渐长大的标志。同时他的社交范围会更加广泛,家长不要过多干涉他的行为,对于孩子的小秘密家长也要学会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人,并不是家长的附属品,
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出来的逆反,正是在寻找寻找自己的身份,都是一种独立的表现,想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家长不要过多的干预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所以家长要明白适当放手,尤其生活上父母注意让孩子独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养成处理自己生活琐事的习惯,否则事事代劳,反而会与他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相矛盾。
孩子小时候对事物的认知性不强,这就需要父母的提醒与帮助。孩子渐渐长大后有了对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要注意到孩子的这种变化,而不能像以往一样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走,那自然就会引起孩子不满。即使过程中孩子犯一些小错误,也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会更加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此时他的心理也会比较脆弱,所以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家长要做到定期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不要开口就是下命令,以家长的权威去压迫他们,而应该站在一个比较平等的状态下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家长很容易想给孩子建议或表达自己的消极的想法,但当你和孩子想要说话的时候,你的工作只是在听的那一刻,这时你会发现孩子多少会说一些内心的事。只有当孩子有疑惑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给孩子解答,并且家长要做到尊重孩子的想法,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去敞开心扉的交流!
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就会有升学的压力,所以此时他的学习压力会变得大一些。家长注意万不可只重视学习,而忽略他其他方面的需求,孩子会感觉很失落,可能更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家长在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时,不要等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才想起来去教育。而应该在平时的相处中就多通过积极的方式(包括正面的积极的语言,爱的温暖的给予,细心的心灵的呵护,认可和接纳)等去影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和关注,改掉不良行为,重新回到家长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