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子进宫选秀都是奔着自己光明的前途以及家族的荣耀而去的,可是“一入宫门深似海”,后宫美貌的女子多不胜数,要想得到皇帝的宠幸可谓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清朝有一个比较好的规定可以保证皇帝对后宫嫔妃“雨露均沾”,那就是“翻牌子”策略,这样每位后妃的机会都是均等的,除非皇帝有特意交代不用翻牌子,而是指定要某个嫔妃侍寝。
在清朝这么多位帝王中确实存在过这样的例子,慈禧太后年轻时深受咸丰皇帝的宠爱也正是这个原因,因此她才有机会生下皇长子,咸丰帝去世后她也以太后的身份开始掌管整个清朝。
1852年对于十七岁的慈禧来说是个不寻常的一年,这年她被家族选中送入皇宫中参加选秀,以亮丽的容貌和才华被钦点为兰贵人。而她入宫之后的晋升之路是走得非常顺利的。
刚入宫两年,慈禧就被晋封为懿嫔,常年陪伴在咸丰帝的左右。一年后她生下了咸丰帝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因此她也母凭子贵晋升为懿妃,一年后又被封为懿贵妃。
别人走了一辈子的路,慈禧只用了4年。论容貌和资历,慈禧都不是特别出众的,那么她为何独得咸丰帝的恩宠呢?说到这个原因也挺奇葩的,那就是慈禧身上的一个部位与常人不同。
自满清入关之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开始出现了满汉两种文化的相互融合。汉文化中男性都崇尚“三寸金莲”,所以女性从小就有裹脚的习惯。
后来满人中也深受这个习惯的影响,开始尝试着裹小脚。因此当时咸丰帝的后宫中的妃嫔多为小脚,但是咸丰帝偏偏就不喜欢这种畸形的东西,他喜欢看起来正常生长的脚。
后宫中唯一没有裹脚的女人便是慈禧,所以这也是咸丰帝恩宠她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慈禧本来就博学多才,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的,更是写得一手好字而常被咸丰帝夸赞。
咸丰帝体弱多病,在他执政期间国家内忧外患,既有西方列强的入侵,又有太平天国等农民运动的侵扰,导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所以病重的咸丰帝经常以口授的形式让慈禧代他批阅奏章。
有时候咸丰帝还会就朝中之事去询问慈禧的意见,两人之间的互助模式像极了当年李治和武则天。大清老祖宗的规矩是禁止女人干政的,因此慈禧的行为在朝堂上引发了大臣们的不满。
咸丰帝去世后,同治帝登基,同时也形成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传统,随着慈安太后崩世,整个朝堂也都落到了慈禧的手里。
同治帝即位时年仅6岁,慈禧太后发动北京政变开始垂帘听政。这种母强子弱的局面一直持续了12年之久,同治帝当了13年皇帝也只亲政了一年。
不过这也跟同治帝病体虚弱有很大的关系,在同治帝时期太平天国和捻军都被镇压了下去,这些功绩都归功于他。只是在两宫太后的压制下,同治帝真正施展拳脚的机会不知道有多少。
不过从清史中记载的可以看出,同治帝生前并没有多大的作为,他当这么多年皇帝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读书、骑马和射箭,但从老师们的反映来看,他分明是个“学渣”。
同治帝十九岁的时候就病逝了,还没来得及真正成为一个皇帝。之后慈禧钦定了咸丰帝的侄子为新皇帝,即光绪帝。由此慈禧也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晚清统治生涯。
在同治帝时期晚清还出现了“同治中兴”的时期,这也算是清朝最后的一个盛世,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光绪帝曾经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挽救这好似回光返照的清朝盛世,可惜被慈禧给压制了。
如果说慈禧前期对大清朝还有些贡献的话,那估计是受制于慈安太后的原因。毕竟慈安乃东宫太后,而她只是西宫太后,官大一级压死人,慈禧在慈安面前是不敢放肆的。
后来慈安太后突发脑溢血崩世,野史说是慈禧所害。不管怎样,慈禧太后终于摆脱束缚变得越加的猖狂。在朝政上慈禧变本加厉的干政,在中法战争中签订不平等的条约,使得国家遭受损失。
光绪帝大婚之后,名义上要让他亲政,但是慈禧还继续在后面训政,因此实际上光绪帝依旧是个傀儡皇帝,这让年少雄心壮志的他感到异常的憋屈和无奈。
慈禧除了干预朝政之外,在私生活上也非常奢靡。本来晚清各种赔款和消耗,国库已经空虚不已,但她大兴土木、大摆寿宴,最后就连军费都拿来挥霍。
慈禧在整个大清朝的历史中,都是个口碑不佳的统治者,甚至很多人将清朝的灭亡归咎到了她的身上。不过在她干政之下,也是做过不少好事的,就比如她颁布一道指令废除了中国几千年的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