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在全市启动“科技馆之城”建设,预计到2025年,实现打造百余个前沿科技资源科普化示范项目、推动千余个场馆基地做优科技教育体验、动员十万余名科技科普志愿者参与科普服务的“百千万”目标。
国庆假期正是去科技场馆“充电”的好时机,“北京科协”公众号将陆续推出“科技馆之城”成员单位情况,丰富大家的假期生活,延续“不落幕的嘉年华”。贴心提示:逛馆之时,也要提高疫情防控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呦~~
2022年10月1日至10月5日,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粹空间将开展“精彩非遗·粹享国庆”主题活动。通过开展活字印刷、彩虹编结、陶艺枫叶钥匙扣、草木染收纳袋、竹编梦想之舟、缝纫香囊、木艺书签、陶瓷杯垫、团扇、雅乐等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项目,让广大青少年和家长们零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欢庆国庆节。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始于隋朝,完善于宋、元,明代达至巅峰。毕昇在公元1041年至1048年间发明了泥活字版印刷术,这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孩子们在国学教师的带领下,通过活字印刷的方式向祖国妈妈致敬,用活字印刷的方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编结是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每个孩子都有梦想,一道道彩虹,就像孩子们一个个美丽而多彩的梦。金秋十月,正值收获的季节,孩子们在编结教师的带领下,编织一个彩虹壁挂。彩虹里承载着孩子们对美丽中国梦的憧憬。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金秋十月,枫叶映霜红,陶艺教师带领孩子们运用捏塑成型的传统制瓷工艺技法,使用特别调配的免烧制陶泥,捏制一件枫叶挂件,在一片片火红的枫叶中感知秋天的意韵。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正值金秋,香囊以桂花、菊花等花材入料,古人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缝纫教师将带领孩子们制作一个中草药香囊,佩戴在身上既美观又实用。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中医教师将带孩子们以桂花为时令原料,同时结合薄荷、金银花、白芷等中药材,做成中药桂花膏,既能让花香常伴身侧,又有杀菌润肤、保护健康的功效。
印染教师带领青少年制作一个草木染收纳袋,运用纯植物染料进行印染。收纳袋可以重复使用,帮助孩子们认识植物染料的特性和奇妙色彩,启发青少年保护环境,守护绿水青山。
爱国诗词是一份文化瑰宝。孩子们在木艺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爱国诗词,制作一件木艺书签,将爱国主义诗词和木工手作书签相结合,在书签上写上自己喜欢的诗词,现场进行朗诵,在诵读中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陶瓷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陶瓷教师带孩子们了解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参考唐三彩的颜色与设计,带孩子们制作一个创意杯垫,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9.我的祖国 我的家乡
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其中蕴含着老祖先造字的智慧。孩子们在国学教师的带领下,以甲骨文为基本元素,以“我的祖国,我的家乡”为主题创造一幅甲骨文画,让古老的文字展示时代的主题和对未来的期望。
团扇起源于中国,是一种传统工艺品,一轮明月形的扇子又被称为“纨扇”。孩子们在书画教师的带领下,在团扇上以“墨醉金秋,硕果累累”为主题创作一幅书画作品,在创作中感受书画艺术形式的文化内涵。
竹编作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记忆。孩子们在编织教师的带领下亲手编制一只梦想之舟,在动手制作同时感悟编织艺术散发出来的文化气息和极致匠心,载着“一叶扁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听到这个旋律,不禁让人心潮澎湃。编钟是古代礼仪中的重要打击乐器,雅乐教师将带孩子们用按曾侯乙编钟一半比例复原的编钟演绎这首《我和我的祖国》,并带孩子们深入体验编磬、鼓、古琴、瑟等传统雅乐八音乐器并奏响红色旋律。参加雅乐体验项目的家庭,将获得中心特别定制的古琴书签一枚!
2.活动票分为上午场与下午场,活动当天请从一层乘坐扶梯上四层抵达粹空间,在四层闸机口刷购票二维码进场,进场后换取相应体验项目券进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