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花木兰明堂在哪?花木兰祠堂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10-09 花木兰   明堂   祠堂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即使二十多年过去,我依然能背诵出《木兰辞》中的许多诗句。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借由这首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在中华大地上世代传颂。千年已逝,木兰的身世早已无从可考,但这首叙事长诗中所蕴含的历史细节仍然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北朝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这其中,只有北魏平城建有明堂。北魏王朝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北魏建国于公元386年,初称代国;398年,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并称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焘攻灭北凉统一北方;494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魏终结,享国149年。从道武帝迁都平城到孝文帝迁都洛阳,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这个来自草原的剽悍民族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气度,缔造了辉煌灿烂的平城时代。“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这里是北魏的明堂,是花木兰曾经朝拜过的地方。

明堂,传说始于远古黄帝时代,“夏有世室,商有重屋,周有明堂”。明堂被视为与上天沟通的桥梁,凡布政、施教、朝觐、祭祀、庆典等均在此举行。目前发现并已发掘的明堂遗址仅有四处,分别为北魏平城明堂、汉长安明堂、汉魏洛阳明堂和唐东都洛阳明堂。

北魏平城明堂是历史上惟一一座由少数民族政权建造的明堂,筹建于孝文帝太和十年,完工于太和十五年,毁于北魏末年的兵火。1995年大同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发现了这处遗迹,后经证实这就是历史上的北魏明堂。

明堂基本都建在夯土台上,但各朝营建时形制与规模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样式。北魏明堂以东汉洛阳明堂为蓝本,创造出了明堂、辟雍、灵台三合一的新形制。

遗址发掘出土的遗物以建筑材料为主,有北魏时期的瓦当、简瓦、板瓦、柱础石、石雕螭首等。瓦当制作精美,多为兽面瓦当;筒瓦为半圆筒形瓦片,覆盖在板瓦交界处;一些残破的筒瓦和板瓦上面刻有文字,以隶书、行楷居多。

明堂建成后仅仅不到两年,孝文帝就怀着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陈兵百万南伐萧齐,跨过黄河进入了中原腹地,正式拉开了迁都洛阳的序幕。当历史的烟云消散,北魏明堂的原貌早就无从可考,我们只能通过这残柱败瓦和复原建筑凭吊它曾经的风貌。

复原后的北魏明堂主体建筑已开辟为北朝艺术博物馆。上圆下方,穹宇重檐,覆盖琉璃瓦。明堂周围的环水名为辟雍,寓意王道教化圆满不绝,四门建在水渠中。遗址周围已开辟为休闲公园,建有多座北魏风格的石雕;白日清幽典雅,华灯初上方显皇家气派。行至此处,我不由得想起曾到访过的另一座同样发现明堂遗址的城市——神都洛阳,这里同样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石窟寺——龙门石窟。孝文帝在王朝最鼎盛时期,带着入主中原的梦想迁都洛阳,大举推进汉化改革:他改姓为元,禁说鲜卑语,要求鲜卑贵族与汉族通婚,并诏令王公贵族死后葬于洛阳;甚至为此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太子元恂……然而,北魏王朝还是在他死后三十余年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而以上种种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从平城到洛阳,两段旅途以这样一种方式建立起了联系,我想这就是属于旅行的乐趣吧。

北朝艺术博物馆是大同博物馆分馆之一,也是全国惟一一家北朝文物陈列馆。从北魏定都平城起,北朝时代正式开启。这段时期是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历史时期,是中西交流空前繁荣的时期,更为后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北朝艺术博物馆面积不大,但展品种类丰富,多为石雕、陶塑、青铜、碑铭等文物,体现了那个时代多元文化的汇聚与融合。

馆内游人很少,同时观展的人不超过5人。藏品远比我拍摄下来的要多得多,但因为没有更为详尽的人工或语音智能讲解,对展品的介绍也仅限于展示文字,无法获取更多的信息。即便如此,丝毫不影响其可看性。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这种以特定时代或内容为主的博物馆 ,陈列方式更容易使人沉浸其中。W9D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茶颜悦色花木兰里面是绿茶吗
  • 茶颜悦色花木兰好喝吗
  • 花木兰的故事(长篇故事)
  • 花木兰攻山
  • 花木兰替父从军
  • 中国民间故事:木兰从军
  • 大烂片!烂到爆笑,毁了阿娇
  • 木兰在哪里(花木兰是哪里人)
  • 花木兰皮肤哪个好(花木兰哪个皮肤手感最好)
  • 傻白甜有多腻,看她发疯就有多爽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