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东野圭吾的小说都是推理的吗 东野圭吾小说在推理方式上注重什么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10-09 都是   注重   方式   小说   东野圭

但是除了陆烨华提到的这个原因之外,另一个现实或许是,今天的人们确实有更多渠道去亲自接触推理类型的事物。比如在年轻人中相当风靡的剧本杀,它可以提供一堆线索和证据,让人沉浸在推理破解的过程当中,相比于在小说中寻找蛛丝马迹——还有被作者用叙述性诡计误导的可能,接受小说套路性的愚弄——游玩一场剧本杀更能直观地体验到推理的乐趣。而社会派类型的推理,无论是网剧还是小说,都要求写作者提供一个优秀的故事或剧本,这一点,是推理游戏所无法取代的。

但是推理小说改编也有很大的困难。它的好处在于,能够弥补读书时缺失的角色形象。陆烨华举了东野圭吾《白夜行》改编的例子。《白夜行》可以说影视剧是要比小说原著还成功的绝佳案例。像书中雪穗这样的角色,在阅读的时候很难在脑海中塑造出一个具体的形象,然而,得益于演员的精彩发挥,呈现在屏幕中的雪穗,要比文字中的角色更加立体。

陆烨华认为,对于一个推理故事是看影视剧更好还是看小说原著更好,要看具体的作品风格。推理小说是否能成功改编为影视剧的关键因素,在于原著的写作风格。不同推理小说作家的风格十分不同,有些人擅长写故事,有些人擅长营造完美的推理,也有些人会在角色塑造上花费很大的工夫,去解释其心理和动机。就影视改编而言,后者是最不好改编的一类。因为推理小说中,某个角色的心理活动往往是相当复杂,甚至自相矛盾乃至疯癫的。在小说文字中,我们还能够用阅读的逻辑去理解,根据作者使用的具体词汇来想象这个人物在某个时刻的具体状态。但如果是影视剧的话,演员们很难把复杂矛盾的心理,用仅仅是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方式来呈现出来。例如沼田真帆香的推理小说中的角色,在小说中他们的动机是有着一定的合理性的,但如果改成电影的话,观众只会感觉这个角色的脑子好像有点问题,里面的人物都像是一堆疯子。

除此之外,本土化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推理小说其实相当依赖于本土的原创剧本。比如,看看这两年国内拍摄的口碑较好的推理悬疑剧,都是由国内作家原创的作品。而反观国外引进改编的剧本,几乎无一例外全都翻车了。翻车最严重的,莫过于伊坂幸太郎“阳光劫匪”系列改编的电影。不单独是日本的推理小说如此,欧美的推理小说改编成国内电影,成功的案例也屈指可数。

赵婧怡提到,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社会文化氛围的不同。

这看似只是一个叙事的背景,但其实对推理小说的改编而言非常重要。因为它和人物的行为动机有着相当密不可分的练习。比如赵婧怡在现场提到的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现身》,这部作品让很多人不太理解的一点就是——主角无非是犯了过失杀人的罪,去自首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去折腾出那么一堆事情来。大量的日系推理,放到国内,首要的一个逻辑漏洞就是“为什么他们不去直接报警”。这一点对于日本社会的读者来说相对好理解,但对国内的观众来说,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漏洞。

赵婧怡以及她近期出版的新书《深藏于骨》。

另外社会文化氛围构成的另一部分,则是推理小说写作者的口吻。伊坂幸太郎的小说能让读者读得津津有味,它的语调就是相当放松的状态。但如果改编成影视剧的话,电影的卖点是悬疑推理,但里边的人一个个都像是带着开玩笑和游戏人生的态度在进行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就相当不伦不类。而如果要将人物的动机进行本土化改造的话,那么后续行为要符合动机的合理性,也就要跟着一起大改。这个工程量和自己原创一个剧本,也基本没有太大差别了。因此,推理小说在改编影视剧这方面,也不是那么的简单。它需要更多国内原创的优秀故事作为剧本,才有获得良好口碑的可能。914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鱿鱼游戏》大结局全员都是恶人吗?哥哥为什么杀了警察
  • 金大川雎晓雯公开恋情,二人都是模特,两个人特别般配
  • 蔡徐坤新歌改歌词,在采访中声称歌词全都是自己的经历,粉
  • 钱枫朋友圈里都是女的,本性暴露引人讨厌?果然早有端倪
  • dnf怎么搬砖(为什么搬砖号都是1个角色)
  • 万科美好家怎么样(万科的精装修都是美好家)
  • 蔚来汽车怎么样(蔚来车主都是些什么人)
  • 宝马2系怎么样(买a3的都是穷人)
  • 斯巴鲁怎么样(开斯巴鲁的都是什么男人)
  • 台达电源怎么样(为什么台达的电源都是双路的)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