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部冤案”本身的来龙去脉我就不再赘述,喜欢看《雍正王朝》剧作的人应该都熟悉。
对于“刑部冤案”,佟国维和邬先生都曾经进行分析,前者主张八阿哥一定要承接下来,这样可以给康熙留下一个“为君父分忧”、“积极做事”的好印象,而后者则力劝胤禛不要插手,以防牵案件连出太子、导致太子被废,自己也深受其害。
一、刑部官僚系统中的害群之马被清理整顿,不过并没有牵扯出太子的什么罪证。
二、刑部的这些害群之马被清理出的同时,太子的一系列龌龊之事也随之浮出水面。
以康熙的精明,这两种结果其实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就康熙个人情感而言,他更希望是第一种结果。所以,起初康熙准备把查办“刑部冤案”的任务摊派到上书房大臣头上,就是想让这桩案件仅仅在刑部官僚体系内得到妥善解决,不希望波及面太大。
然而,上书房大臣佟国维却对于查办“刑部冤案”提出了“投鼠忌器”观点,使得康熙勃然大怒:你老小子连这点屁事都不愿意扛!
不过生气归生气,康熙此时内心跟明镜一样,对于佟国维的那点小九九再清楚不过了。
通过佟国维的“反常”举动,康熙也意识到“刑部冤案”不是单纯的个案,而是涉及到一整条卖官鬻爵、作奸犯科的体系,太子恐怕也卷入其中。
在“刑部冤案”已然昭告天下的情况下,康熙唯有将查办此案件的工作推进下去。
也就是说,此时康熙意识到,“刑部冤案”很有可能是朝着第二个处理结果发展。
不过对于第二种结果,康熙也是有心理准备,并没有恶化到想要废黜太子的地步。
“刑部冤案”期间及之后的一系列剧情都充分印证了这点:
1、当八阿哥把从肖国兴口中套路出的太子罪证呈报给康熙后,康熙一言不发任由张廷玉焚毁,随后草草了结了刑部冤案。
2、对于查探到太子一系列罪证的八阿哥,康熙并没有过多怪罪,相反还赐给了他郡王爵位。康熙对于八阿哥积极办案的认可,说明对于“刑部冤案”。康熙的注意力在案情本身,并没有因太子的缘故而受干扰。
3、在热河围猎期间,还有个这样的细节,那就是康熙主动来到太子住处找寻太子未果。
之前,康熙把接待诸位王公的任务安排给了八阿哥,冷落了太子一番,固然是刻意为之。此时康熙主动找太子谈话,就是想看看被冷落后的太子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再做进一步的沟通。
从康熙又主动和太子沟通这个举动来看,康熙一直在给太子机会。
总而言之,康熙其实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放弃太子,还在试图规劝太子,希望他迷途知返、浪子回头。
我个人感觉,他们其实都没有真正把握到康熙的真实想法。
邬先生是过度估量了康熙彼时意图废黜太子的决心,所以干脆给胤禛提了个“一刀切”的方案,让胤禛彻底避开“刑部冤案”,结果造成太子一步步被八爷党围剿、坑害。如果不是八阿哥套路肖国兴的阴谋败露,或许八阿哥真的会借机上位成功。
佟国维仅仅只是希望八阿哥借查办“刑部冤案”,给康熙留个好印象,充满了功利心,同时他也低估了八阿哥陷害太子、意图夺位的觊觎之心。
而张廷玉敢于同着康熙的面焚烧掉太子的罪证,足以说明他对康熙内心的把握,要胜过佟国维和邬先生。
最后,我想说的是复杂而又迷离的“刑部冤案”风波,的确留下了太多令观众遐想的空间:
如果胤禛争取到了查办该案件的权限,胤禛会主动上报太子的罪行吗?
如果胤禛上报了太子的罪行,会继续受到康熙的重用吗?
如果八阿哥沉住气,并没有把太子的罪行上报给康熙,那么接下来康熙会对八阿哥留下好印象,进而继续重点培养他么?
如果太子在“刑部冤案”风波后,能够有所收敛,没有发生后来的“幽会郑春华”以及十四阿哥伪造调兵手谕等恶性事件,康熙会继续支持他担任太子吗?
这一切假设的背后,又会导向一个个充满奇幻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