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极不寻常的10年里,市委、市政府接续奋斗,带领全市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定扛起使命担当,凭着一股开拓创新的拼劲、一股自力更生的韧劲,打赢脱贫攻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超强台风等一场场大战大考,苦练内功,厚积薄发,以奔跑奋进之姿跨入新发展阶段,用实力说话,赢得了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厚爱和青睐。
2019年,以唯一地级市身份加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朋友圈”;《湛江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批复,湛江成为广东第3个进入全国铁路枢纽总图规划的城市;
2020年,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圆满完成全省最重的脱贫攻坚任务,21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全球最大的客货滚装码头徐闻港开港;广湛高铁动工建设;中科炼化一期投产;湛江综合保税区获批并全面启动建设;
回想奋斗历程,梦想照进现实。倾注心血、挥洒汗水、辛勤耕耘,奋力追梦的湛江人尝到了“圆梦”的滋味。
拥有4个投资分别超百亿美元重大产业项目的湛江,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重点项目数量最多、完成投资额最高、产业集聚效应最强的高光时期;
波澜壮阔的交通大会战在红土大地生动上演,湛江交通建设实现了根本性转变,不仅拉近了湛江与周边地区时空距离,更拉近了湛江与“领跑者”之间的距离,提升了湛江的区位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在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推动下,湛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连续两年跻身“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中国城市商业魅力百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在脱贫攻坚战中打出漂亮仗的湛江,进入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最快、乡村环境最美、乡村经济发展最活、农民生活最优的大好时期……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在湛江大地落地生根、结出硕果。湛江,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双向奔赴、越靠越近。
省域副中心城市,不仅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要达到副中心水准,城市“软实力”也要与之相匹配。10年来,湛江“软”“硬”兼修,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全面提升,湛江人的地域归属感、自豪感越来越强。
民生实事办得“走心”,每年如期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0227元增长到2021年的3598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9561元增长到2021年的20693元。
城市魅力充分彰显,全国电视观众通过《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领略到湛江热带滨海风情,不少北方游客慕名而来、尽兴而归;热门网剧《隐秘的角落》带火赤坎老街,湛江姑娘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一跳成名;疫情期间妥善安置湖北籍人员1000多名,“温厚的湛江人”得到了中央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徐闻菠萝IP火爆全国,走出国门;喜提“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海鲜美食新名片……
入选2021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1网红城市百强榜、十大新兴海岸休闲城市、中国十大“舒适之城”、“中国城市生活圈活力指数”50强、热门顺风车直达沿海旅游城市前十、“新时代·中国最具文旅投资价值城市”……颜值与内涵并重的湛江,将越来越多城市名片收入囊中。
回乡投资20多年的湛江乡贤陈宇,深切感受到湛江城市形象、营商环境、人民素质的提升。“年轻时候在外面打拼,我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我来自哪里,现在我可以很自豪、很有底气地说:我是湛江人!”
砥砺筑梦十年路,奋楫扬帆启新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湛江全市上下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湛江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