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老鱼儿
编辑 | 杨旭然
5月底,非凡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非凡中国”)发布股东特别大会通告,将就一则关乎Clark控制权的决议案进行投票。
至此,这宗几经跌宕的交易已基本坐实,只待履行程序即可。李宁将通过旗下的非凡中国、莱恩资本两家机构一起持有这家公司51%的股份。
收购方李宁在中国家喻户晓,被收购的一方Clarks同样鼎鼎大名:它是英国历经百年的鞋履品牌,多年以来营收一直在15亿英镑左右(约合人民币130亿元)。据称,有一半英国人的第一双鞋来自Clarks。
如果不是因为全球新冠疫情所带来的严酷打击,Clark家族至今也不愿意卖出公司的股份,即便是这次出售,仍保留了49%的股份在自己手里。这笔收购完成之后,李宁将坐拥除了“李宁”之外的另一个百亿品牌。
这已经是李宁通过非凡体育三年来的第三次出手。2020年,非凡中国收购了香港本土品牌堡狮龙的控股权;2022年初,非凡中国完成了对意大利百年奢华品牌Amedeo Testoni(铁狮东尼)的收购。
其实不光是李宁,如今在国内,但凡是有头有脸点的运动品牌,都在收购海外品牌方面挥金如土。这场“洋务运动”是否能给这些国产品牌带来足够的回报,却不得而知。
01 人人都爱“国际化”
到底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还是仅仅实现了一半的国际化
“洋务运动”的背后,是国内运动品牌高调的国际化战略使然。
2021年12月18日,身为国内第一大运动品牌的安踏集团在成立30年之际,发布了新的十年战略——“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其中,“全球化”替代了之前的“全渠道”成为安踏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
安踏创始人丁世忠也曾经说过:“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作为曾经的中国运动品牌老大哥的李宁,早在21世纪初就确定了国际化战略。2009年时,李宁还定下了“2018年跻身世界五大体育用品品牌”的十年目标。
虽然对于国际化的目标各有不同,但是对于国际化的路径,李宁安踏们的做法倒是出奇的一致,类似于晚清洋务派的洋务运动,主要手段就是“买买买”。
李宁大概是国内最早开始开支票的运动品牌。早在2002年,李宁就从意大利买回Kappa商标的运营权。但遗憾的是,李宁一直没有给予Kappa足够的重视。
和李宁不同,安踏实打实尝到了“洋务运动”的甜头,甚至因此登顶中国体育市场。
2009年,安踏集团用6亿港元从百丽国际手中收购了FILA在中国的专营权和商标使用权,负责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推广及分销FILA产品。
经过十余年磨砺,FILA为安踏集团的快速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2021年,安踏总营收达493.28亿元,超越阿迪达斯中国成为国内运动品牌的“二当家”,距离耐克510.2亿元的营收一步之遥。
这其中,FILA年收入同比2020年大涨25%至218.22亿元,成为安踏内部第二个“200亿先生”,成绩占集团收入44.2%,仅次于安踏品牌的48.7%。
FILA的成功也让安踏进一步坚定了“洋务运动”的决心。在安踏的货架已经有了日本的DESCENTE、韩国的KOLON、法国Salomon、加拿大始祖鸟Arcteryx、奥地利Atomic、芬兰Suunto、美国Wilson、瑞典Peak Performance等一大批国际品牌。
在“买买买”这件事上,特步和361度也不甘落后。
2019年,特步与Wolverine公司签订合资协议,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开展Merrell(迈乐)、Saucony(索康尼)的开发、营销及分销,并全资收购了“K-Swiss(盖世威)、Palladium(帕拉丁)”两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