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网络时代,关于如何学习中医、应用中医的视频及文章很多,同时也造就了少数所谓的“中医大咖”,有些人觉得这些大咖分享的中医知识非常有用,有些人却对这些知识嗤之以鼻。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些中医俗讲呢?本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学习中医 三大俗讲
病人:医生,我最近胃痛、吃饭不好,到医院查了个彩超,有胆结石,还比较多,医生建议我做手术,把我吓坏了,那个医生太没有医德了,想问问中医有什么办法没有?
医生:多发性胆结石,如果不能排出来,且症状不容易缓解,西医会考虑让你做手术,这和医德有什么关系?怎么会那么害怕?
病人:你作为医生不知道?胆囊切除之后,胆管和肠道不通了,胆汁排不出去,非把人憋坏不行。
医生:你从哪里获得“胆囊切除之后,胆管和肠道就不通”的知识?
病人:这是你们中医界非常有名的一个大咖讲的,号称是中医界的鬼才及奇才,粉丝在全世界都有,你没有看过他的视频吗?
医生:……
以上这些对话,是前段时间一个病人就诊时,我们之间交谈的内容,但是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胆囊切除之后,并不影响胆汁进入肠道,因为胆管和肠道,依然是相通的。交流中,病人不服气,还专门给我看了这位大咖的讲座视频,视频中,这位大咖确实讲到了胆囊切除之后,胆管和肠道不通,胆汁无法排入肠道的问题。
大致看了这位大咖的部分讲座视频,包括其他所谓中医大咖的文章及视频,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些大咖分享中医知识的方法通俗易懂,临床中也有实用之处,甚至比大学教材还好用,但是却有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很多观点没有立足点,有自我臆测的成分在其中,误导性同样很强。实用性和误导性同存,是中医俗讲的基本特征。

胆囊切除,胆管可通
何谓中医俗讲?
所谓中医俗讲,是指使用较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尤其是取类比像法,来解释中医,甚至指导中医治疗用药的方法。如通过宣发肺气治疗小便不通,中医称之为提壶揭盖法,即把壶盖打开,水就容易倒出来了;通过泻大便,而祛除中焦湿热的病症,中医称之为釜底抽薪法;通过升举人体的阳气,治疗腹泻,中医称之为逆流挽舟法;通过补人体阴津,治疗便秘的方法,中医称之为憎水行舟法。
在中医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类似使用我们熟知的生活实例,来解读中医的方法很多,这大大促进了中医的普及和应用,但是这种俗讲,也造成了中医发展的碎片化及停滞化,即没有更好的去探究中医效果的根源所在。
中医俗讲三层次!
中医俗讲,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没有实现理论科学化和诊疗系统化之前,中医俗讲,仍将是解读中医的重要工具。中医俗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探索式俗讲、固定式俗讲和系统化俗讲。
探索式俗讲,是中医在遇到无法解读或者新的问题时,采用自然界取类比像的方法,来认识自身机体的功能,并制定相应诊疗措施的一种方法。如中医故事中治疗难产,使用落叶作为药物及药引,有母胎分离之意;肺热不退,以通便的方法解决,就是釜底抽薪现象的应用。
探索式俗讲,是中医认识自身、发展自身的方法之一,其内容可能对,也可能错误,是一种较为粗浅及初级的认识方法。如某一所谓的中医大咖讲“尸狗魄”,认为其是夜间睡着的狗,失去了灵动性,猛地一听,有道理,但是距离事实十万八千里,这就是一种错误的探索式俗讲。

尸狗非真狗
固定式俗讲,指的是疾病的机理明确,治疗措施有效,并且理论得到大家的大致共识,只是使用一种较为通俗的方式解读。如通过温阳的方法,可以祛除人体的湿气,中医就使用自然界“温度高了,衣服的水就容易干”的语言形式解读;肝和心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肺功能的失常,出现咳嗽等病症,中医就使用“木火可以烧灼化金”的语言解读;大便干,使用滋阴的方法治疗有效,中医就用“增水行舟”的方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