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说,千年实践,亿例论证,大道至简:
一、人为什么会生病?
一者为正气不足,也称虚症,虚症要补,激发血气;二者为邪气过盛,也称实证,实证要泄,排除积恶。所以,人要做到不生病,就必须做到平衡。(明代医圣李时珍)
二、医生为什么会治病?
医生就是要病人知道自己的病能治好,赔补元气,调理阴阳,真正能治病的是靠病人自己。要懂得病人的心,让他们树立治病的信心,真正做到身心同治。(东汉医圣张仲景)
三、医生如何为病人治病?
凡病先以食疗,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唐代医圣孙思邈)
中医学说基础是《易经》,《易经》讲的是“易”字,而“易”就是“变”,万事万物时刻都在变化。
“变化”又是从何而来?
万事万物都有“阴”和“阳”两种力量,这两种力量既相互制衡又相互斗争,新的事物就由此而诞生,这就是一切变化的根源。
《易经》开篇就讲“潜龙勿用”,新事物在诞生时只有量的变化,但随着量的积累,从“见龙在田”到“飞龙在天”,事物的发展到达了极致,便脱离了本体,产生了新的事物,终于到达了本质的变化,这就是从量变到质变。
千百年来,人体在“易”,药材在“易”,所以《医学》必须要用“易”的办法,不拘泥于医书,才能在阴阳两极中寻求平衡,得以安宁。
医病医心,上医医国,下医医人。从医者的最高秘诀,就是无论面对什么人,都有指出谬误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