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影片的人都明白,说张译是一个人撑起了整部电影,并不算夸张。
这不是张译第一次成为一个重要档期中最闪耀的明星。
18 年的《红海行动》、20 年的《八佰》和《一秒钟》、21 年的《悬崖之上》,再到今年的《万里归途》,有张译,就有票房保障。
大导演们都愿意让他成为自己的男主角,观众看到他那张脸,也会觉得安心。
最近这几年,是张译演艺生涯开花结果的几年。
作品一部接一部地上映,演技也在不断地精进,影帝大奖拿在了手里,也有足够傲人的票房成绩。
我用一个 " 熬 " 字,是因为张译的成功,绝不是爽文男主式的一飞冲天,没有什么奇遇,也没有什么逆袭,他从来就不是出道即巅峰的天才少年,也没有过突然爆火成为顶流的经历。
2019 年的时候,和行业内的朋友们聊起张译,大家甚至说的最多的是一个 " 惨 " 字。
好不容易演了管虎的《八佰》和张艺谋的《一秒钟》,在那时却都因为技术原因迟迟不能上映。
现在的国内演员,想要大火,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出演一部大爆剧。
最不能绕开的,当然是《士兵突击》。
中国影坛得感激《士兵突击》,剧中的演员,王宝强、段奕宏、陈思诚、张译等人,当年还都籍籍无名,现在都已经是行业内的中流砥柱了。
回忆《士兵突击》,我第一个想起的不是许三多,而是史今史班长。
那场他退伍后坐着出租车边吃糖边痛哭的戏,至今我不敢重温。
那时我觉得张译就是史今,就和觉得王宝强就是许三多一样。
他的表演自然而诚恳,老道地像是一个久经沙场的戏骨。
事实上,演《士兵突击》时张译刚刚从部队话剧团转业,此前也只接拍过三部电视剧,在演艺圈算是一个新人。
但他这个 " 新人 ",年纪却并不小。
他在自己的书中这样描述:
那天天气很好 , 我正扯着一纸合同不知何去何从。突然电话响起 , 一个副导演竟然邀我加盟由康洪雷导演的电视剧《民工》, 角色是男三号。
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团里 , 立刻接到通知 : 团里也要拍一部电视剧 , 外聘了一位女导演 , 她点名要我去演——也是男三号。
和张译合作过《乔家大院》的胡玫导演曾告诉他:
命运和他开了玩笑,刚好 28 岁,他凭借《士兵突击》得以整装待发。
《士兵突击》让观众认识了张译,却也在无形中给张译上了一道枷锁。
如何走出史今这个角色,让观众记住张译这个名字,是他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
等了三年时间,张译迎来了《我的团长我的团》。
老实人史今变成了小太爷孟烦了,表演却依然精准、纯熟。
他演出了老兵的 " 痞 " 和书生的 " 酸 ",更演出了一个普通人身处战场之中的凄苦与无奈。
剧中,孟烦了大多数时候的状态是颓丧的,是半死不活的,但却是真实的。
张译用饱含情感的表演,为角色赋予了生命力。
我们发现,这个相貌平平的演员身上竟蕴藏着如此强烈的爆发力,当他给角色灌输情感的时候,观众能真切地被他所感染,毫无抵抗力。
张译用他的 " 诚 ",演出了角色的 " 真 "。
那些年,张译出现在很多电视剧里,但他饰演的角色,少有重复之感。
《生死线》里的何莫修、《温州一家人》中的麦狗、《好家伙》中的芦焱等角色,都在他的演绎下充满了生命力,让观众感到亲切。
演着演着,他越来越明白,怎样演戏,最能打动观众,怎样演戏,最自然,最妥帖。
2017 年的《鸡毛飞上天》算是又一次的厚积薄发,当他以陈江河这个角色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大家再一次被折服了。
在《鸡毛飞上天》里,可以说张译贡献了当年电视剧领域的最佳表演。
他饰演的陈江河和殷桃饰演的骆玉珠八年不见。突然在车站中陈江河看到了骆玉珠。
陈江河没有大喊。他想喊,却出不了声。嘶哑的叫喊,让观众几乎窒息。
那一瞬间,我知道张译大成了。他清楚地知道什么才是最好的表演方式,而且知道如何去完成最佳的处理。
我们确信他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转战大银幕,去拿上几个影帝,在更大的舞台上证明自己。
虽然他自己写的书书名叫 " 不靠谱的演员爱说如果 ",但他身上似乎总有种 " 靠谱 " 的气质。
我们渐渐意识到,如果一部电影电视剧里有张译,未必就好,但绝不会差。
张译演戏,给我的最大印象,是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