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的难点或者说挑战,则是本剧的全新视角:不同以往的同类作品,《你安全吗?》的主角团都是平民,不是执法人员。黄彦威回忆创作过程时说:“保证网络安全的最主要力量是网监网警,所以一看到“网安”这个主题,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个刑侦剧”。但《你安全吗?》偏偏不是刑侦剧,因为我们的主角是民间网络高手,他们没有执法权、所有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而且只能作为打击网络犯罪的辅助力量。举个简单的例子,犯罪分子可以黑掉我们主角的电脑,但我们主角却不能黑掉犯罪分子的电脑,除非得到特别的授权。更不要说动用技侦、刑侦手段。这些都决定了本剧的创作必须脱离刑侦剧的方式。”
创作的初始阶段经历了一段摸索期,尝试过不同的方向,“开始是很强的悬疑,写出来之后发现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情节很炸但共情不足。跟制作人讨论之后,我们改为用生活化的方式去呈现故事。”剧集开播后,很多观众都说一开始以为《你安全吗?》是一个很严肃很沉重的刑侦剧,一看之下发现完全不是,轻松而贴近生活。这些反应完全符合两位编剧的预期,“我们花了不少时间去探索,作废了两稿大纲,重写了故事,就是为了追求新奇的同时也更贴近真实的生活。”
除此以外,如何形象地展现网络高手的日常工作,如何解释科技词汇、如何展现网络攻防手段也是该剧的一大挑战。“一提到网络与计算机,常见的呈现方式就是几个人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我们一直在想除了打电脑还有什么画面呈现方式。”结合采访案例最终决定采取有人在线上、有人在线下,互动互作的方式来呈现。“技术圈觉得比较普通的东西,一旦富有戏剧性,大家就会看的很带感。”黄彦威说,“比如说薅羊毛的案例,找漏洞的黑客和堵漏洞白客他们之间的技术攻防很有科技含量,但是卷入其中的普通羊毛党就是我们中间的普通人,对技术一无所知却成了帮凶。“
普及网安知识,教会观众保护自己是本剧的首要目标。对黄彦威而言,理工背景加上从事过网络方面的工作,理解这些技术知识不是难题;难题是如何把它们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观众轻松理解。这方面,文科出身的李海蜀起到了很大作用,“首先要让我能理解,过得了我这一关,观众就一定能理解”。通过两人的通力合作,难懂的术语、复杂的骗局被转化为深入浅出的情节和台词;还在每集的结尾附上了“小剧场”,把最简单实用的自我保护知识介绍给观众。
看过《你安全吗?》的观众,都对该剧中的喜剧元素印象深刻,这源于黄彦威与李海蜀之前搭档创作了很多喜剧,现在也不减对喜剧的热爱,未来规划的项目中也有喜剧。黄彦威介绍说:“秦淮从事的其实是一个负担很沉重的行业,用业内人的话说就是”背对光明,面向黑暗,不是出了大事不会找到他们”。我们不希望观众看完片子后觉得没有安全感,我们不想贩卖焦虑,相反我们希望大家释放焦虑。所以我们花了很多工夫让这个剧看着像日常喜剧,虽然秦淮内心中有伤痕,但大部分时候他表现出来的是轻松愉快,把剧情的轻巧与活跃的气氛带出来,这样当他动情、沉静的时候,就有了更强烈的反差对比。同时,周游的初生牛犊,满满的少年感,行事方式的随心所欲,随时随地拆台秦淮,匹配成了开心二人组。
除溢屏而出的喜剧元素之外,节奏快也是观众对《你安全吗?》最主要的印象之一。据两位编剧介绍,为了主线的完整性,团队并不想将这个戏做成一个单元剧,所以在主线情节推进上下了很多功夫:为了破除“单元感”,便将几条情节线结合在一起,通过让所有人物都“卷”进去,实现人物与人物,剧情与剧情的长线结合,这让《你安全吗?》既有单元剧感的强烈事件,又让人物、剧情能在很长的时间线上相互影响,相互映射。
在两位编剧看来,经过了几年的发展,行业、观众对强情节的理解也在不断升级变化之中,不同的影视类型对情节强度的要求都在提高。电影里,传统上认为是在第二幕实现的人物剧情转变,现在都被提前到了第一幕,简单粗暴的讲法就是:原来够90分钟的量,现在只够60分钟。剧集的总时长更长,而且是分段(分集)观看,更需要不断通过影响人物命运的冲突事件提振情节,而且随着剧情推进还需要不断改变和升级影响人物命运的方式,不然会引发观众疲劳。强情节并不是不停的出事、不停的刺激,这样讲故事,讲着讲着就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