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娅、曹炳琨和吴海主演的影片《漫长的别离》也太戳人了。
年轻气盛的弟弟与肩负家庭压力的哥哥所发生的激烈争吵,
深知时日不多的母亲虚弱却强硬地做出了放弃的选项,
最后一家三口收拾好东西离开医院的画面,有种认命的平和与心酸,眼泪直接绷不住了。
影片讲述了为了给母亲治病而导致经济十分拮据的两兄弟为了挽救母亲的生命而产生矛盾,
而母亲却站在儿子们的角度决定放弃治疗的故事。
《漫长的别离》讲的这个话题也太能赚眼泪了,
重病的妈妈,需要人看顾的小女儿,
“他没有权利声嘶力竭,他压抑到每个字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她后面把两个儿子叫到病床前,说自己要放弃治疗,要回家,要陪着姥姥。
“总梦见姥姥,姥姥就变年轻了,我也变成了一个小姑娘,
围着姥姥跑来跑去,喊她‘妈’,回家就踏实了,开心了”,
这句台词完全踩在我的泪点上,妈妈也是女儿,
妈妈也是小姑娘,妈妈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想回家找妈妈。
同个时空下,各种各样的悲欢……
年轻的创作者能够去看到这些普通人的生活,是很值得鼓励的事情,
看哭了,可能我是一个比较容易共情的人。
曹炳琨饰演的哥哥,成年人的缩影,上有老下有小,肩上压着的总不会只有一件事。
有时候觉得自己已经很累了,但生活仍会给你一棒,
比如镜头切到的那个忍不住逐渐拿远的手机;
吴海饰演的弟弟,在同龄人可能在经历青春和爱情的年纪,
不成熟的冲动是真的,舍不得妈妈是真的,对着镜子终于忍不住的泪水也是真的。
特别喜欢饰演妈妈的艾丽娅,她的每一滴眼泪,应该都不是为了自己。
让我破大防的是她说,想姥姥了,也想自己的妈妈了,代入一下真的太难受了。
导演最后的长镜头一气呵成,和曾经你我都看过的那个漫画不同,
每一层楼的场景都是生活中的爱和温馨。
在生活的艰难里,弟弟捡回来那束鲜花首尾呼应,
在人生中最漫长的别离前,妈妈和孩子们幸福和快乐地在一起。
但也确实在其中看到了他的想法和真实的现实。
短片的创作时间有限,展示时间有限,说的故事篇幅也就有限了,
但在这短短的二十分钟里,在为数不多的场景里,
我看到了最真实、最残酷但也是无处可逃的现实。
生老病死,生离死别,是人永远逃不掉的课题,
在短片里我看到了被母亲的病、自己家庭的困难压榨得无法喘息的中年男人,
看到了被病痛折磨得沉默满眼酸楚的老人,看到了疲于奔波仍不放弃的年轻人......
医院百态也是人生百态,有绝望,有希望。
人就踏上了漫长的告别之路,只是这条路多的是未知的酸甜苦辣。
《漫长的别离》这支短片名字起得很好,离别很漫长,很痛苦,
但在漫漫人生中,这种分别也不可避免,也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一次成长。
很高兴能在短片里看到真实的现实和人文关怀,
作品取材于真实生活,内容也是会发生在很多人身上的事情,
拍得也很真实感人,我看的时候贡献了不少眼泪。
特别是最后镜头摇下来展现出的人生百态很给人希望和温暖。
那束花的处理也很好,前后有相互照应到。
包贝尔导演的《漫长的别离》无疑是人间烟火的写实,
如果你把那段医院窗外的下拉镜头倒置为上升镜头就会明白我在说什么,
而母亲是我们向世界投降之前,最想陪伴的那个人。
我们的人生大抵是这样的:第一块玻璃【降世(出生)】
短片展示的是第三块玻璃内的送别场景,两兄弟和妈妈最后的时光,
为什么这个场面不管看多少次都会让人落下猝不及防的泪,
第一次投降是在你为世界而改变的时候,
第三次投降是在临终前,其中最痛苦的就是第二次投降。
因为我们要面对的是【时间的尽头】,
当父母离去挡在我们与死神面前的墙轰然倒塌的那一刻,
直面死亡的恐惧让我们知道原来时间真的有尽头,死亡真的会来,
父母走了,下个就会是我们,
该来的总会来,与其挣扎不如好好陪伴,
陪着父母一起走完这最后一段,就像来时他们迎接我们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