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魏征斩龙是西游记取经的缘起吗 西游记后传魏征斩龙王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10-12 西游记   龙王   缘起   后传   魏征

在《西游记》中有一个经典情节,那就是唐太宗与魏徴下棋时,魏徴于睡梦中赴剐龙台杀了触罚天条的泾河龙王。魏徴斩龙的典故,究竟始自何时,已经很难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吴承恩撰写《西游记》之前,类似的文本已经出现。另外,在吴承恩之前,已有《西游记》古本,相关情节除在《永乐大典》中有所收录外,金元时期的一些戏剧作品中,也已有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的雏形。

1915年时,在日本的罗振玉和王国维二位先生,于三浦将军处借得一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进行影印。该书卷末有“中瓦子张家印”六字。据王国维考证,“中瓦子”为宋临安府街名,并将这部书推定为南宋时期的“说话”。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章目与后世流传的《西游记》多有类似。

最早收录“魏徴斩龙”情节的古本《西游记》,很可能在明代以前便已出现。比如明初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的《永乐大典》卷一三一三九中,便有“梦斩泾河龙”的情节。由于《永乐大典》是一部官方主持汇编的文献集,采用兼收并取的方式,并未对典籍内容进行修改。因而可以推断,魏徴斩龙的故事并非吴承恩首创,在古本《西游记》中已然出现。

据胡适先生推断,与秦叔宝尉迟敬德做门神一样,泾河龙王犯罪的故事已见于唐人小说:

神话传说定然不会一成不变,会随着时代的演变而被后人加工演绎。《太平广记》中李靖代龙王行雨的故事,自然也会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就此问题而言,在敦煌学研究中,英国学者斯坦因发表于《东方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尤为值得关注:

这段文字是从敦煌所见唐代白话小说残本中摘录的。尽管这仅是一段残存的文字,但其中涉及了唐太宗游地府的情节,显然是一部近于志怪小说的读物。故而胡适先生曾推断:“魏徴斩龙及作介绍书与崔判官的故事也在那损坏的部分里。”

吴承恩所著《西游记》取材很广,大体涵盖了玄奘取经的故事、宋元之际的《唐三藏取经诗话》、金元戏剧里的《唐三藏取经》故事以及《华严经》中《入法界品》部分。当然,作为集大成者的吴承恩,自然也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想象,令整部《西游记》变得更为生动。但可以肯定的是,魏徴斩龙的故事却绝非吴承恩首创。

毫无疑问,魏徴作为一名凡夫俗子,是绝不可能具有斩龙资格的,这个故事原本就是虚构的。可是,古人为何会杜撰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又为何会出现在西游记中呢?

这便涉及到了我国古代的三教合流与道教世俗化的问题。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东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逐渐走向了有别于印度本土佛教的发展道路。唐宋以后,我国土生土长的儒家、道家思想,在与佛家思想的争论与交锋中,相互影响,逐渐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而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宣扬炼丹修仙、修身养性外,还出现了向世俗化发展的趋势,在民间宣扬辟恶、惩恶和鬼神说,并且构建起了一个神仙体系,而这些神仙的原型,既有来自于佛教中的神祇,也有历史人物,还有一些是直接取自神话故事或索性杜撰出来的神仙。

在唐宋时期的一些志怪小说,吸收并影响了三教合流和道教世俗化的内容。比如前文提到的《太平广记》中,李靖代龙王降雨一事,便已经将唐朝名把李靖神仙化了。同样,作为唐贞观年间最有名的诤臣,魏徴也超乎了常人,具有了“梦斩泾河龙”的资格。

从志怪小说中的龙王受罚,再演绎为魏徴斩龙,这个过程或许比较漫长。但可以肯定的是,后来的古本《西游记》将这一故事进行了吸收和演绎,明代时吴承恩又将其延续下来,从而使之成为该书中一个尤为值得关注的情节。可以说,《西游记》本身就是一部反映“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经典小说,故事的时代又是唐太宗当政的贞观年间,故而强调魏徴斩龙也颇为正常。

今本《西游记》中的魏徴斩龙,背景为唐贞观年间泾河龙王与算命者袁守诚打赌,龙王为获胜,修改了降雨时辰与点数:

“挨到那巳时方布云,午时发雷,未时落雨,申时雨止,却只得三尺零四十点,改了他一个时辰,克了他三寸八点,雨后发放众将班师”——《西游记》第九回

结果,正在龙王得意之时,却犯下大祸。书中称袁守诚乃是袁天罡叔父,神机妙算,依然得知龙王大祸临头,并指点他届时监斩的是曹官魏徴,让龙王去求唐太宗。

相关阅读:

  • “西游记”里的养生奥秘
  • 《西游记》里的废话文学,唐僧问话老人是亮点,原来剧里有
  • 57 岁黎耀祥回应摆地摊传闻 自嘲“赚点生活费”
  • 逆天阵容!20 年前的魔改神剧,被低估了吗?
  • “唐僧”扮演者徐少华现身商演 重温旧曲《女儿情》
  • 这剧慢到得开 8 倍速看
  • 被流行天后拿捏了
  • 69 岁“女儿国国王”近照曝光 气质出众风韵犹存
  • 是谁预言了我和闺蜜的老年生活?
  • 金巧巧大秀一字马 网友调侃:小心闪到腰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