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社会富裕和宋朝积贫积弱,其实是不矛盾的。宋朝社会的经济水平确实超越汉唐,但在宋朝不抑兼并的国策下,宋朝社会的人力物力都在地主豪强的田里,根本没法转化为国力。
赵宋是唐朝国有土地解体后大土地所有制极速发展期,土地兼并空前严重,汉朝前期国有土地加自耕农比例是百分之94 ,唐朝大约是八成,而两宋不仅在籍土地数量比汉唐差,国有土地比例只有百分之4左右,最高也没有超过百分之10,为有史以来主要中原王朝的最低谷,而明清时期则回升到百分之30左右。按照汉唐对基层人力物力控制的标准看,赵宋其实就是一个只有南唐国力水平的国家,那他自然打不动北方强敌,只能和西夏交趾这种水平的菜鸡互啄了。
宋朝军事强没看出来,但是周边强却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辽金西夏与匈奴,突厥等不同,他们是高度制度化的国家。可以说制度几乎等同中原一体化。而匈奴突厥却是部落制,根本没法与高度制度化辽金比较。特别是辽金真的是俨然又一个中原王朝翻版。突厥,匈奴可能一场灾害,或者一场决战就散了。但是辽金不一样制度中原化,军事游牧你想想这样的对手。
宋辽保持和平,就是因为双方势均力敌,谁也灭不掉谁。不要以为,辽军是和平爱好者。宋朝最大的问题是,除了赵匡胤,缺少一个合格的皇帝,神宗的时候,西夏被打的很惨,说明一个事实,只要北宋的皇帝有进取之心,在线的智商,绝对大有可为,说宋军力弱的,主要还是宋徽宗父子造成的。
大宋战略形势再差能有大汉开国差?长安当时就处于前线,最终通过延伸长城防线和行之有效的马政攒下来武帝反攻的资本。但是光有资本没有决心是没用的,本身前两任皇帝就得位不正,汴梁千里无防还死活不肯迁都洛阳,一句在德不在险把全国的兵马钱粮都围在都城,一边打压武将,一边强干弱枝,西夏能崛起大宋助力不少,随着西夏封锁了西部通道,大宋空有数百万军队,兆亿税收也只能在黄河防线死磕到底,落得个国富民穷,战力拉胯的境地。开国的勃勃生机逐渐被冗兵冗官取代,王安石变法失败更是让大宋连改革都勇气都丢了,搞到后面连法统都争不过辽金,毕竟他们坐拥中原,而大宋只剩巴蜀岭南。终宋一朝。
汉武帝时期汉朝对匈奴是有技术优势的,汉朝得益于高炉冶铁技术,已经可以将高质量的铁质兵器和铠甲在军队中普及。同时期世界其他国家地区都还在用块炼铁,不论是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汉朝都碾压世界。当时匈奴使用的都还是青铜武器,甚至连青铜武器都不能做到全军装备。汉朝能暴打游牧状态匈奴,是科技、经济、国家组织度全面碾压对方。
反观北宋时期,北方辽国辽国已有百年,其金属冶炼技术等技术不比北宋差。而且辽国当时效率了华北平原,有大量农耕人口和农耕地区,可以想辽国提供充足的资源,使辽国可以保持大量的常备军,其社会形态已经是完全的封建国家形态,而不是游牧部落,这点是匈奴、突厥都比不了的。后面的忽必烈能够战胜阿里不哥,也是因为忽必烈占有中原地区,经济、科技、国家组织度都胜过阿里不哥。简单点说,汉朝跟唐朝打的都是游牧部落,北宋打的是封建国家,难度完全不一样。脱离历史背景谈谁能打谁不能打,根本没有可比性。
北宋收拾的那就是唐留下的烂摊子,晚唐和八王之乱后的西晋没什么区别,节度使各自为政,名义上奉唐天子为正朔,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大军阀,这样的局面持续了百余年,所以西晋灭亡后是东晋十六国,唐灭亡后是五代十国,本质上都是中央失去了对地方的掌控力,谁拳头大谁说话。
赵匡胤不想成为梁唐晋汉周之后的后宋,那么对军队和兵权的改制是必然的,这是内因;外因就是辽朝在唐末由于失去了河北三镇的压制迅速崛起,不同于之前的汉之匈奴和辽之突厥,契丹人仿效唐朝的制度,将松散的游牧民族统一成为高度集中的封建文明,并趁中原大乱之时获取了燕云十六州,北宋建立之初正是辽朝的全盛时期。
这样一内一外的共同作用下,再加上高粱河宋太宗把家底打了个精光,有宋一朝就只能做到防守有余进攻不足了。因此宋辽金夏元这三百年其实更像是简化版的南北朝,南朝简化为一个,北朝简化为三个,谁也吃不掉谁,在此消彼长的态势下最后登上历史舞台的蒙古笑到了最后,结束了这三百多年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