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状元之才,很多人都会想到“男子”,毕竟我国古代重男轻女,能够读书、参加科举的也只有男人。然而,历史上却存在一位女状元,只是鲜为人知罢了。
只是,这位女状元虽然才华横溢,但她的命运却非常的坎坷。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她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众所周知,我国最早期的选官制度是“世卿世禄”制度,那个时候下层人士基本没有翻身的余地。直到战国、秦朝时期,才逐步引入军功爵制,底层人士终于有了“狭窄”的翻身渠道。
到了汉朝时期,察举制与征辟制应时而出,各级地方的朝廷官员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这类人被称之为秀才,亦或者是孝廉,也算是属于朝廷的储备人才。
魏文帝事情,大臣陈群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度,这一制度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一直沿用了百年之久,从此便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的现象。
这种制度不但堵塞了下层人士上升的渠道,还让朝廷被士族把持,朝代更迭频繁,百姓苦不堪言。直至隋朝时期,科举制度被创立,而后又在唐朝时期发扬光大,寒门学子有了崛起的机会。
这项制度在宋朝时又被进一步完善,于明、清两朝达到了兴盛一共持续了1300多年。现如今看待科举制度,“八股取士”的模式虽然有点死板,但它的出现却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
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垄断的现象被彻底打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成为了现实,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有了进入上层社会的机会,算得上是古代一项相对公平的制度。
回看科举制度的生涯,它为每一个朝代选拔了很多有用之才,许多状元、榜眼、探花之才,都能够为朝廷做出一定的贡献,也让自己功成名就。
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考科举的一般都是男子。然而,在我国的历史上,却存在一位女状元,她的名字叫做傅善祥,只是鲜为人知罢了,而且这个女子还非常的有故事。
傅善祥出生在清朝末年,早期她的家庭也算是比较富足,父辈饱读诗书、书香氛围浓厚,受这种气氛的影响,傅善祥本人也非常的有才华。
可惜的是,在傅善祥八岁的时候,她的父母因病离世,从此傅善祥便过上了流离失所的生活。先是哥哥将她嫁给了一个七岁的孩童,结果这个孩童在12岁的时候去世,傅善祥也被婆婆转卖了。
在古代,如果女人成为了买卖的奴隶,那么她们的命运无疑是悲惨的。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傅善祥直接逃走了,刚巧不巧太平军打入了南京城,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
1853年,洪秀全下令:“打破了常规,增设女科”,傅善祥便迎来了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上文曾提到,傅善祥小时候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而古代女子学习的并不多,“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她顺利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女状元。
更有意思的是,傅善祥的文章还被东王杨秀清看中,一时间她成为了南京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很快,傅善祥就被杨秀清招到东王府加以重用,并被提拔为女侍史。
因为才华比较高,再加上太平天国比较缺少人才,傅善祥还受到了洪秀全的注意,后者多次下令让傅善祥来协助她处理政务,一年后,洪秀全下诏将傅善祥提拔为了丞相,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丞相。
掌权后,傅善祥着力于改革,制定了很多新的政策,在她的努力下,妇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话说,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够延续11年,与它所提倡的“男女平等”不无关系。
历史上还流传着一句话:“武有洪宣娇,文有傅善祥”,足见傅善祥的不凡之处。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傅善祥的人生将会更加辉煌,可是上天却没有给她这个机会。
通过上述的介绍不难发现,傅善祥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子,称得上“巾帼不让须眉”。只是,她的下场并不算是太好,也应了古时候的一句话“自古红颜多薄命”。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洪秀全便开始了自己的“奢靡享乐”生活,他在天王府大肆挑选秀女,规格甚至比当时的皇帝还要高,此后的11年都没有出国天王府,每天沉迷在温柔乡中。
洪秀全有狭隘的小农思想,他的手下也自然如此,正所谓“上行下效”,很多人也都开始像洪秀全一样享受人生,修建华丽的府邸、收纳漂亮气质的女子,东王杨秀清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太平天国第一个女状元,傅善祥的才华、气质自然是毋庸置疑,而除了才华之外,傅善祥还是一个非常美的女子,甚至让杨秀清对她垂涎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