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这个词,意味着许多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它指由某些情境带来的正性或者负性感受。例如你走在马路边,天下着大雨,突然间一辆车开得飞快,从你身边飞驰而去,溅了你一身。被淋湿以后,你会感觉非常愤怒,飞奔朝前面的车冲过去,试图要找司机理论。
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情绪反应会由三个部分组成:行为成分、自主神经成分和激素成分。行为成分包括环境诱发并与之相对应的肌肉运动。人被狗攻击,会不自觉地退缩,尽快逃跑,这是行为上的反应。
自主神经成分,则是会使行为的过程得到易化,使体内的能量快速动员起来,短时间内完成剧烈的运动。就拿刚才的例子,人被狗追击,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心率加快,体内各部位的血管口径发生改变。
这一系列的过程,体现了情绪的发生和产生的原理。根据科学家研究,人类的情绪反应与大脑的杏仁核有关,前额叶平层在条件情绪反应的消退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什么人在疲惫的时候容易情绪失控?这里面也跟人的自主神经以及激素等方面具有一定关系。当人的大脑处于疲惫之时,脑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等许多物质会大量淤积,阻塞了大脑的流通,造成血氧含量降低,血液循环不畅,在脑部营养和能量极度消耗的同时又阻碍了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利用,最终导致脑细胞的活力受到抑制,出现信息流的增大紊乱。
比如你忙了一天工作,干了十多个小时,累得昏天黑地,也没好好吃东西,回到家立马就躺在沙发上。忽然伴侣在身边吼你, “你怎么鞋也不脱就进房间了呢?快把鞋脱了再进来!”
本来你很疲惫,正是不爽的时候,听到身边有人骂你,你也感到情绪暴躁,于是开始朝对方吼起来: “骂,骂,骂!你骂什么呢?!TMD!我这么累还没休息,回来还要被你说,滚
如果换在平时,就不会吵起来,估计也就“哎呀,对不起,我疏忽了,等一下我就把鞋放好。”轻描淡写地就可以过去。可是换在情绪疲惫的时候,就没法控制了,稍微一点点责备或者议论,就会引爆火药桶,导致彼此出现激烈争吵。
所以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当你发现身边的人处于情绪疲惫的时候,千万不要在他耳边唠叨或者说话,越说反而越没办法收场。在那种情况下,是没办法讲道理的,人失控了就只会歇斯底里。
1、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调整好生理状态。情绪不佳,十有八九会跟睡眠、饮食等有很大关系,休息不好,就会频繁增加情绪失控的行为。平时在调整的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食欲,不要失眠、或者半夜睡觉质量不佳。
2、学会沉默。当你发现自己疲惫情绪容易失控时,可以沉默,找点事情来缓解心中的压力。玩游戏、写作、看书等都可以转移注意力,甚至你还可以听音乐。心情不佳时,立马戴上耳机,听几首自己喜欢的音乐,让大脑放松,缓解大脑疲劳以后会恢复正常。
沉默并不代表着你什么事都不去做,只需要避免太多的言语交流就行,回过神后再去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