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四川省“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获悉,截至9日12时,泸定6.8级地震已造成88人死亡,其中甘孜州泸定县50人死亡,雅安市石棉县38人死亡,地震还造成30人失联、400余人受伤(其中危重伤11人、重伤38人)。
今天上午6时,经过十多个小时抢建完成的四川大渡河岸临时应急码头正式投入使用。已经搭好的第一艘动力舟船靠岸,准备运送第一台挖掘机前往救援现场。这是我国首次应用动力舟桥搭建移动船运送大型机械设备。
四川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省道217线震中磨西到石棉段的28公里路段,多处滑坡垮塌造成道路中断。该路段塌方量大、断点多,中断路段较长,大型机械设备难以进入,成为制约抢险救援进度的瓶颈。
为提升抢通救援工作效率,尽快打通省道217线震中磨西到石棉段,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现场踏勘和商议后,决定利用省道217线紧邻大渡河的优势,在得妥大桥旁大渡河岸搭建临时码头。四川省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组织了10节动力舟桥,拼装成两艘“动力舟船”,即水上作业平台。每艘承载力可达40吨。与此同时,联合抢险的蜀道集团已经从全国调运了十多台(套)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机械设备。
灾后救援第四日,救治和防疫工作稳步推进、进展顺利。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四支紧急医疗救援队奔赴雅安,以雅安市人民医院为中心,辐射整个泸定地震区域,指导做好地震重症伤员救治工作,做到不落一人。各方精诚协作,坚决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敏感性,严把关键环节,切实落实防控措施,做好灾后卫生防疫知识科普,全方位保障应急救治和疫情防控安全。
9月8日9时许,随着石棉县王岗坪乡到草科乡的最后一条公路应急通道抢通,两个乡之间的公路应急通道全部打通。
9月8日晚,“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召开新闻发布会,据发布会通报:截至8日12:00地震已经造成86人遇难,其中甘孜州遇难50人,雅安市36人,另有35人失联。
9月5日,四川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启动地质灾害二级应急响应。自然资源系统迅速组织近50名部省专家及专业地勘队伍632人,开展震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
截至目前,地震灾区已完成震后首轮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共复核震前登记在册的地灾隐患点1832处,发现新增隐患点195处,评估临时安置点300处,排查在建工程、已治理工程674处,排查电站、堤坝、桥梁、加油站、基站等重要基础设施268处。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会同四川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向灾区调拨中央和省级救灾物资11万件套。其中,向甘孜州调拨救灾物资6.4万件套:中央物资1.8万件套,省级物资4.6万件套;向雅安调拨救灾物资4.6万件套:中央物资0.5万件套,省级物资4.1万件套。共设置安置点131个,集中安置2.3万余人,其中,甘孜州安置点45个,集中安置1.7万余人,雅安市设置点86个,集中安置0.6万余人。
总台记者从四川省“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获悉,截至8日8时,甘孜6.8级地震已造成82人死亡,其中甘孜州泸定县46人死亡,雅安市石棉县36人死亡,地震还造成35人失联、270余人受伤(其中危重伤4人、重伤62人)。
灾后救援第三日,国家级重症专家组和紧急医学救援队深入灾区指导伤员救治,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和集中救治原则,将重症伤员全部集中收治到高水平医院,国家级重症专家组驻点指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十多位学科权威专家团队开展5G远程会诊,尽最大努力提升救治效果。同时,制定《地震灾区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方案》,防疫专家深入一线指导地震灾区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严防灾情、 疫情叠加。各项灾后救治和防疫工作持续推进。
四川泸定警用无人机发现的两名幸存者已被成功救出
9月7日上午,警用无人机发现的泸定县湾东两名被困幸存者,通过公安机关无人机定位标点获得被困人员经纬度以及周边环境影像,上报指挥部后,为救援单位提供了可靠信息。目前,2名受困人员已被成功解救,安置在在德威镇贡嘎山小学集中安置点,两人身体均无受伤。(总台记者 黄鹂)
9月7日8时30分,经过36个小时奋力营救,受困于大岗山工区的236名施工人员通过冲锋艇全部安全转出,并全部得到妥善安置,至此,泸石高速项目所有因灾受困人员全部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