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434线康定至磨西镇畅通,磨西镇至金光(S434线与S217线交汇处)约10公里路段,已于今日16时抢通应急便道,实行交通管制单向通行。
初步排查阻断20条,已抢通8条,剩余12条正在抢通,影响周边10个乡镇。其中,雅安市农村公路阻断6条,已抢通3条,剩余3条未抢通,影响3个乡镇:甘孜州农村公路阻断14条,已抢通5条,剩余9条未抢通,影响7个乡镇。
四川省已开通高速公路“绿色通道”1271条,保障1456辆应急救援车辆免费快速通行;派出抢险救援队伍32支、共计1574人次,挖掘机、装载机等救援机具设备385台班,累计抢通48处阻断点;对18处受灾路段、危桥危隧实施管控,设置管制点位18个,地灾观察哨63处,管制或安全人员108人,累计设置标志标牌、警戒线92块。
各邮政快递企业也纷纷响应,积极参与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去,帮助运送民兵,参与当地志愿者队伍,全力提供运送救灾物资,保供保畅。
四川省医保局按照国家医保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迅速研究出台《关于做好泸定6.8级地震灾后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对灾区尚未参加基本医保的因灾受伤人员,实行“不设待遇等待期、参保即可享受相关待遇”的应急措施。对因灾导致急救、抢救受伤参保人员,必须使用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外药品及诊疗项目,可临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对因灾受伤参保人员在非定点医疗机构紧急救治的医疗费用,可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确保受灾群众及时享受医保待遇、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及时救治。
对应急救治期间急救、抢救受伤人员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定点医疗机构总额预算管理,不纳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结算范围。对承担因灾受伤人员救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医保经办机构及时预拨部分医保基金,切实减轻医疗机构垫支负担,确保定点医疗机构不因医保支付政策影响及时救治,以实际行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进入四川震中磨西镇的最短“生命通道”已抢通
今日(9月6日)下午4时,进入四川震中磨西镇的最短“生命通道”已抢通。这条最短“生命通道”从泸定县城出发,经省道217线抵达得妥镇金光村,转入省道434线,再通行约7公里就可达磨西镇。
四川省甘孜州6.8级地震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快速组织医疗卫生力量赴灾区支援。在增派紧急医学救援队同时,派出司局级负责同志带领国家级重症专家组赴灾区指导伤员救治。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和集中救治原则,将全部重症伤员集中收治在高水平医院,提升救治效果,切实提高治愈率。派出由传染病防控、环境消杀、饮用水卫生、病媒生物控制等专家组成的国家级公共卫生专家组赶赴灾区指导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9月6日15时30分,经过21个多小时连续不断的全力抢险,因泸定县6.8级地震发生路基垮塌断道的省道217金光段实现半幅抢通。
目前结合泸石高速金光特大桥2号墩附近村道拓宽临时道路,已形成了进出灾区抢险的双通道,进一步保障了灾区救援的生命大动脉。
据国网四川电力消息,经过紧急抢修,截至6日13时,已恢复2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1条500千伏线路、3条110千伏线路、2条35千伏线路、27条10千伏线路。22340户用户已恢复供电。设在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得妥镇、泸桥镇,雅安市石棉县的6个政府现场指挥部和12个群众集中安置点已接入临时供电。
今天(6日)16:00,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应急管理局、四川省地震局,在震中泸定县磨西镇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通报,此次地震已造成66人遇难,其中甘孜州遇难38人,雅安市遇难28人,另有15人失联。
据四川省卫健委消息,截至9月6日11时,甘孜州泸定县6.8级地震已累计收治伤员175人。其中,甘孜州129人、雅安45人、凉山州1人。
截至目前,灾区现场参与救援的国家、省级医疗救援队共6支,医务人员162人;省级卫生防疫队共2支,人员19人。
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紧急组建的9人医学救援队前往甘孜州泸定县得妥镇震中,执行地震伤员的应急医疗救治任务。从9月5日到今天,医疗队历经多次余震,在无水无电无住宿的条件下,抢救伤员14名,其中重伤员4名,现伤员中6名已后送至泸定县医院。
据了解,由于震中现场基建、电力、通信全部损坏,救援队进入得妥镇后通信中断。9月6日早7时短暂回复与救援队通信,得知救援队已于当晚抵达得妥镇。救援队以得妥乡镇卫生院为基点,深入周围受灾严重的村落,开展灾难现场的伤员检伤分类及救治工作。中午12时许再次与救援队取得联系,因道路毁损严重,交通仅剩以冲锋舟为载体的水路,消防官兵用橡皮艇从水路送出病人,送到水路接驳点及得妥镇联合村隧道口救护车中进行医疗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