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杨绛先生所说:“人是灵魂和肉体的结合,灵与肉各有各的本性。‘食色性也’是人的本性,灵性良心也是人的本性。这两重本性是矛盾的,不相容的。”
从英国回来后,蔡崇达试着将记忆中的父亲描绘出来,写成文章,也就是这本散文集中收录的《残疾》一文。从这篇文章出发,蔡崇达决定去重新认识生命中的每一个重要的人,于是就有了写阿太的《皮囊》、写母亲的《母亲的房子》等14篇文章。
“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灵魂。”阿太嘴里的哲学话语一说出来,让在场所有人都不由得惊讶。但是我知道,阿太虽然没有文化,却是一个神婆,灵魂这类词语从她嘴里说出来并不稀奇。
当时的我还只是一个小学生,不太理解阿太对于外婆的死,为何会这样冷漠和无情。我有好几次走到阿太身边问她,为何不伤心难过,阿太扬起她那满是寿斑的脸,笑着对我说,她舍得。
当时,她要攀爬到屋顶上,为了修补一个窟窿。脆弱的骨骼已经不能像年轻时那样,给予她那么多力量,阿太掉了下来。我去看她,还没走到屋里,就听见了阿太的哭声。她不停地跟我说,她被困住了。后来,她总是期望自己能够像之前那样正常走路,然而愿望却落空,只能每天靠着一把椅子的支撑,一步一步地挪到门口那里,然后静静地在家门口等我来看她。
阿太有一种魔力,我一开始并不知道是什么,只是喜欢不停地去她那里,只要在她身边,我就觉得十分安稳和踏实。即使后来上大学、到外地工作,我也喜欢遇到挫折就去找阿太。有时候我独自说着我的烦恼,耳背的阿太就笑眯眯地看着我,她脸上那一层一层的皱纹舒展开来,让我莫名其妙地心安。
直到阿太去世,我才知道这种魔力到底是什么。阿太走的事情是母亲用电话通知我的,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早上。听到阿太的离世,我抱着电话痛哭,母亲说,阿太的最后一句遗言,是留给我的。她说不让我哭,她死之后如果我诚心想她,她就会来看我的,没有了皮囊的束缚,来去很自由。
阿太这种轻皮囊重灵魂的思想,也遗传到了我母亲的身上,母亲会用怎样的故事,来继承阿太的固执与激情?让我们期待下期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