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姜文的《让子弹飞》:故事里的县长夫人和花姐,我最喜欢她
不得不佩服,这话说得很有技巧,说得黄老四大为高兴,就没有伤害人,最终为老二老三解了围。
后来,张麻子派老二出城,老三也要出任务了,花姐一下子急了,她用一支枪指着自己的脑袋,另一支瞄准张麻子,以此威胁张麻子让自己加入麻匪。
她是这么说的:
我想跟你们一起发钱,把钱袋子扔到窗户里,听他们笑。
可是,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花姐在鹅城当妓女当得好好的,为什么会突然想当麻匪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老二不辞而别,老三又要走了。他们被张麻子活活拆散了。
假设老二、老三都在,估计花姐也会永远待在幕后,做她的美救英雄。虽然她恨黄四郎,知道张麻子是好人,但是她不一定想去当土匪。毕竟鹅城是她的家,她已经在鹅城待了这么多年,一直和黄四郎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归根结底还是会因为男人,因为她做了男人的俘虏。
周国平在《爱情容量》中说过一句话,直达本质:纯洁的心灵使女人仰慕男人的成功,本能又使她期待男人性欲的旺盛。一个好色的才子使她获得双重的满足,于是对她就有了吸引力。
在古代社会,女人生活在很多限制中,不能只能在家做贤妻良母,像花姐这样的女人被逼到社会上谋生,只能做最下贱的职业:卖自己。
但是这个职业也有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开阔视野,可以见到形形色色的男人。
不仅如此,花姐爱上老二和老三,产生了加入麻匪的想法,这满足了一种野心的实现:追求事业或者权力。
也许这才是花姐的真正目的,女人都是通过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的。
最后,黄四郎被杀掉后,花姐换上一声男人装束,跟老三一起出发去上海。
不爱红装爱武装,穿上一身男人装束的花姐简直就是花木兰再世。
姑娘,你这样拿着枪,更好看。
这简单的一句话是对花姐最好的褒奖。故事最后,弟兄们决定离开张麻子跟随花姐去上海。钱已经发完了,在没有什么比今天更过瘾的了花姐的简单、美丽、温柔便成为兄弟们停靠的港湾。
这当然也像极了影片的开头,所谓建功立业,不过是又一个马邦德和夫人故事的开始。
袅袅婷婷走下楼梯、如花似玉、千娇百媚的黛玉晴雯子不小心摔倒,将宝石也摔在地上,黄四郎大为生气要把她杀了又被张麻子顺手救下,转危为安的黛玉晴雯子在马邦德的亲吻中露出笑容。
女孩出场时香艳、美丽,活色生香,引入遐想,年轻貌美的女性天生就是为了迎合男性的,女为悦己者容嘛。
她的名字已经表明了这个意思。
她的名字集合了《红楼梦》中最骄傲的两个女孩的名字,这个用意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红楼梦》中最骄傲的女孩是由得男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
在男人斗来斗去、局面有点僵住的时候,漂亮的女孩款款出场始出来,缓解一下杀气,可以让剑拔弩张的男人们放松一下。
马邦德的山西前妻大胆泼辣,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北洋政府时期,带着八岁的白痴儿子穿越大半个中国去找马邦德要钱,可谓胆大,可谓泼辣。
这个女子也是个胆大的,但是没有名字。
八年前,他在山西开矿,骗了钱,还有俺的身子,……如今人家要钱,把俺六岁的娃给绑了。
我就是来要钱的,不给钱俺不走。
最但是出场不过几分钟,最后被炸死的结局,只落得马邦德的几声痛哭。
有个网友说:女人是男人最好的装饰品,女人心甘情愿做男人的养分肥料,男人却不愿意跟她分他的参天大树,心情好的时候分你一枝一叶,心情不好,残枝败叶也不会施舍你一片。
而同样被炸死的马邦德,却有一种枭雄失败的悲壮感。
他死了,也还有张麻子和他抒发心里话:
骗了就骗了吧,不管怎么样,我都会替你把这个县长当下去。
还有最后自己自己炸死的黄四郎又是怎样的呢?
他站在高高的堡楼上,仰天一笑,然后碉堡爆炸,灰飞烟灭,这简直就是一种英雄末路般的悲壮。
与男人相比,女人的死亡是轻如鸿毛,而男人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女人想要被男人认可,只能投其所好,再无别法。要么投怀送抱,送上身体,比如县长夫人;要么追随他们的事业,以此获得男人世界的认可,就像花姐。
而漂亮的衣服那就太多了。所以,最终女人只能是男人世界中的匆匆过客。
最终让这些男人豪情万丈、血脉贲张的只能是建功立业、开疆拓土的诱惑;至于心爱女人的远去,他们不会留恋,最终只能在心底泛起一丝涟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