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灯亮表示允许通行,红灯亮禁止通行,而黄灯亮则警示车辆和行人需及时减速、停止前行。在19世纪交通信号灯诞生之初,只有红、绿两色信号灯。1918年,纽约等地交通灯增加了黄色灯。我国于1928年首次在上海使用交通信号灯。
黄灯的作用极其重要。只有红、绿两灯时,由于两灯的切换具有突然性,容易导致交通事故,黄灯则提前警示驾驶者减速停车,为车辆从动到静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上的缓冲,明显提高了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
黄灯一般闪烁3秒。在某些车流较少的路口,不设红灯和绿灯,只有黄灯持续闪亮不熄,提醒车辆注意周围情况,减速行驶,或停车让行。红黄绿交通灯如同无声警察,各司其职,保障了各向车流有序安全地通行。
这三种颜色极其明亮鲜艳,彼此之间的色差显著,即在色环上间距较大,易于察觉和分辨。
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绕射能力强,传播距离远。即使在雨雾天气里,也能在较远距离上看到红灯,因此,红灯用作“禁止通行”的警示信号,有助于驾驶者及早发现情况,及时作出响应,保证交通安全。
实际生活中不少场合里,红色标志都具有警示、禁止的含义,而绿色标志则表示允许、无害的含义。如高压场所的红色警灯、医院里的绿色通道都利用了颜色的内在寓意。
绿波带系统考虑了正常行车速度和各个路口的间距,协调地控制各路口红绿灯信号时长,使得行进的车辆能够达到一路绿灯、或少遇红灯的效果,而一旦遇到红灯,则其后将大概率地持续遇到红灯。
绿波带技术使得沿路的灯色变化看起来如同前进的波浪一样,故称“绿波带”。如今各我国各大城市的道路交通都具有绿波带控制系统。
可以说,一个高明的司机,不在于开车速度之快,而在于能否把握车速,做到一路绿灯畅行。即便遇到红灯,在不妨碍交通的条件下,可以及时调整车速,实现全程畅通无阻。
绿波带技术虽然有效提升车辆通过率,但它是一种基于单条道路的控制方法。如果交通堵塞,车速受限,则绿波带控制将不起作用。
一条或几条道路的畅通,并不能改善一座城市的交通状况。如今的交通信号系统集成了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大区域交通优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