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中,甄家的女儿都从“玉”,为何偏偏甄嬛不是?
若论名字,没有一个人比浣碧更在意。甄嬛名字的含义,浣碧也早就在和甄嬛的相处中一清二楚。
其实甄嬛不叫甄嬛(环),女主的名字另有读音。
表面上,甄嬛有两个丫鬟流朱和浣碧。流朱和浣碧,这两个人的名字正好成对子。
这说明了在甄家,给浣碧的地位就是奴婢,她和流朱的地位是一样的。
同甄嬛一样,浣碧也是甄远道的亲生女儿。虽然浣碧这名字很雅致,可这不是她想要的名字。
浣碧真正想要拥有的名字,是冠上甄这个姓氏,再按照甄家的族谱,有一个论字排辈分的名字。
对于浣碧来说,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需要她用十几年的时间谋划、安排……
可这一切对于甄嬛来说,就是那么的天经地义,她这位甄家的嫡长女,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有资格按照甄家的族谱取名字。
对自己族谱上的名字,甄嬛是嫌弃的。
这一切都看在浣碧的眼里,浣碧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电视剧《甄嬛传》,那是当年大火的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改编自当年大火的网文《后宫甄嬛传》。
更多的观众只知道主角叫甄嬛,可能只有原著粉才会注意到,按照甄家的族谱,甄家的女子从玉从女,甄远道的另两个女儿,分别叫玉姚和玉娆。
顺便说一句,玉姚的情节在电视剧中被全部删除。在小说中,玉姚这个姑娘,同祺贵人的哥哥有一段孽缘。
祺贵人之所以能帮助皇后扳倒甄家,靠的就是祺贵人的哥哥对对玉姚的口蜜腹剑,让玉姚以为自己遇到了爱情……
玉姚对祺贵人的哥哥是想以终身相托,可那个男人却只是想鸡蛋里挑骨头,找甄远道的茬儿。
结果和电视剧中的情节是相同的,甄家一家都被发配。电视剧中因为没有这些铺垫,降低了皇后和祺贵人的阴损程度。
也让甄嬛从凌云峰回宫后,对祺贵人的重点打击显得有点莫名其妙。
玉姚的结局,是顶替甄嬛去和亲嫁给了摩格,和亲准噶尔的玉姚,弥补了对姐姐、对家族的亏欠,也为她自己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
玉娆这姑娘的结局,和电视剧中是一样的,嫁给了皇帝的弟弟。
这一点,小说原文中是有答案的:
爹唤我:“我儿,爹这麼晚来有几句话要嘱咐你。你虽说才十五岁,可自小主意大。七岁的时候就嫌自己的名字‘玉嬛’不好,嫌那‘玉’字寻常女儿家都有,俗气,硬生生不要了。
再顺便多一句嘴,小说中甄嬛15岁入宫,电视剧中把年龄段放大到17岁。
按照甄家的族谱,甄嬛的正经名字是甄玉嬛,可她嫌弃这个名字,不要那个玉字。
甄嬛只是不要那个玉字,家人对她称呼的时候,也就把那个玉字隐去了。
这完全不代表,甄嬛可以把族谱上的名字给改掉。
此时又产生了一个问题,像甄远道这样的人,会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命名为玉环(嬛)吗?
唐代宠妃杨玉环大名鼎鼎,可是她的命不好,最后在马嵬坡自缢,没有老爸会给亲女儿取这么个名字的。
答案很简单因为甄嬛不叫甄嬛(环),嬛字在名字中的正确读音是xuān。
嬛嬛一袅楚宫腰,甄嬛的名字出自这句词,这这句词中嬛字的正确读音是宣。
甄玉嬛,嬛嬛(音宣宣)这一点浣碧在同甄嬛的日常相处中早就知道了,不存在自死不知这件事情。
甄嬛的人生,从来都令浣碧羡慕不已,就连甄嬛的名字,也是浣碧求而不得的。
平心而论如果《甄嬛传》是《浣碧传》的话,那浣碧的人生会让无数的观众同情。
甄家给浣碧的地位,就是一个有几分体面的丫鬟,可实际上呢?
实际上浣碧是甄远道的亲生女儿,都是甄远道的女儿,甄嬛一出生,就被甄家培养成仪态万千的大小姐,而浣碧就要做丫鬟,这会让所有的女孩都心态失衡的,不甘心的,绝不只是浣碧一个人。
浣碧的母亲是罪臣之女,像甄远道一样的大臣不能纳罪臣之女为妾,这就意味,着浣碧很难有正经的名分。
如说浣碧的母亲那也是个痴情女子,她姓何,就把自己的名称改成何绵绵。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何绵绵对甄远道的思念是无助而忧怨的……
痴情的何绵绵直到死去,都没能进甄家的大门。
这使得浣碧身上的担子异常艰巨,无论用任何方法,她一定要得到甄家的认可,她要让母亲有正经的名分,她自己也要成为名正言顺的甄家小姐。
浣碧想要的甄远道知道,可作为老爸的甄远道给不了。
浣碧只有跟甄嬛进宫这一条路,如果浣碧留在甄家,她只会被甄家的主母配给一个小厮,浣碧的人生就彻底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