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如果犯了错误,该不该打?
熊孩子如果犯了错误,把别人家的孩子后脑勺戳破了,该不该打?打一巴掌过分吗?
但这一巴掌不应该由受欺负的孩子父亲打,而是应该熊孩子的家长,主动带着自己孩子去对方家里赔礼道歉,当着受欺负孩子的父母面打,给自己孩子一巴掌,或者踢一脚,都是应该的,即便是不真打,装样子,也该装一下吧。
要的不是打孩子多狠,而是家长对孩子犯错的态度。
作为熊孩子的家长,一定要把这一巴掌打出去,这一巴掌,熊孩子家长不打,被欺负的小孩父母不打,以后总会有人打出来,现在是一巴掌,长大后可能是一棍子,甚至打得会更狠!
作为家长,让自己孩子不受欺负的同时,也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欺负别人。
我是80后,那时候孩子多,打架是很常见的事情,一般发生这种情况,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妈妈道歉,爸爸揍。
对方看到家长这态度,赶忙上前拦,说孩子还小,说两句以后不打就行了,不要吓着孩子。
事后两家人的关系还是一如既往的好,甚至关系会更好,因为从这件事能看出家长明事理,谁不愿意和这样的家长做朋友?
父母的这一巴掌太重要了,对孩子来说,让孩子知道,我打你,你会疼,你打别人,别人也会疼,要学会换位思考。
对于大人来说,这就是人情世故,会办事。即便再不情愿,自己孩子再是个宝,也要打出去这一巴掌,自己打,总比别人打好吧。
现在,家里的孩子都少了,谁家的孩子都是手心里的宝,受不得一点委屈,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护犊子到了极致。
说个我的亲身经历,小区的一个小朋友,上幼儿园学前班,五岁左右,拿着一根棍子撵着另一名小朋友戳,而且戳的是脖子,我当时看得都心惊胆战,非常危险。
被戳的小朋友妈妈看到了,就说了好几次,但并没有用。
后来真的戳到了孩子的脖子,倒也不很严重,破了一层皮,孩子就大哭了起来,可那个熊孩子竟然没用住手,还追着哇哇大哭的孩子脖子戳,被戳的孩子妈妈一下子就火了,非常生气地对那个熊孩子说:“你再欺负我家孩子,我也欺负你了。”
这句话其实就是句恐吓的话,她也不会真的去打那个熊孩子,只是在制止这一危险行为。
没想到熊孩子的奶奶不干了,冲上来和被戳孩子的妈妈大吵起来,指着人家的鼻子大吼道:“都是一个小区住着呢,这话能说不能说?真没教养!”
那位妈妈解释说:“我又不会真的打你家孩子,就是怕孩子一下戳到眼睛,多危险呀……”
“万一戳到了呢,这不怕万一嘛!”
当天晚上,熊孩子的奶奶感觉自己的孩子被大人批评了,受大委屈了,又去被戳的孩子家大吵一架。
这还没完,这位老奶奶平时也没什么事情,就在小区里到处传播被戳的孩子一家人各种不是。
这件事是我的亲身经历,也是亲眼所见,当时真被震惊了。
这位奶奶年纪并不太大,也就五十多岁。
我真是长见识了,没想到有些人能无理取闹到这种地步。
这样的爷爷奶奶并不少见,自己的孩子舍不得教育,还蛮横无理,即使自己家孩子错了,不但不教育,还给孩子撑腰,倚老卖老,恬不知耻。
这样的家长不是在帮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我也考虑过很多次,如果我遇上这种事,应该怎么去保护自己孩子?怎么处理这件事?至今没有想到好办法。
作为受欺负一方的家长,我们该怎么办?打架万万不可行,鲁医生已经是前车之鉴,有理变没理。
有人说要远离,这基本是不可能的,都是一个班的学生,怎么远离?又不是孩子故意凑上去挨揍的,熊孩子就是来欺负你的,逃都逃不了。
告老师?老师能管得了,就没用校园欺凌了。
关于校园欺凌这件事,除了父母的不明事理、不作为外,最怕的是旁观者的态度,一句“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我们那时候打得更狠。”这句话就是在助长校园欺凌这股邪气。
还有更让人恐怖的话:“我们也很气愤,但我们也拿这些熊孩子没办法,真管不了。我们管不了熊孩子,但能管得了你,拿你有办法,所以,你可不要乱来,不要惹事哦,否则,后果自负!”
这是谁对受欺负孩子的家长说的话,一看就能知道,其中含义细思极恐!
看着自己的孩子受欺负,又不能出手,换做是谁也憋屈,到憋不住的那一刻,就会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