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洋葱快评丨“熊孩子”的“可恶”,不是为打人者开脱的理由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11-12 洋葱快评丨

警方的通报和网络视频,还原了事发经过:打人者,鲁某某,系南京某医院社会聘用制人员。8日晚,因不满儿子被同班男童戳破头皮,鲁某某一家三口到对方家中讨要说法。期间,鲁某某情绪激动,突然一把打在男童面部,男童应声倒地。男童祖父见状与鲁某某发生肢体冲突,被鲁某某推倒致腿部骨折。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任谁看见孩子被打,也难以淡然处之。孩子被打,有很多解决途径,鲁某某偏偏选择了极端的暴力方式,嘴里说着“不能拿东西打人”,手上却一巴掌挥向了坐在他面前接受教育的男童。这一巴掌,不仅打掉了稳妥解决问题的可能,而且把自己置于违法犯罪的境地。

从这个意义上说,鲁某某被刑拘,实是罪有应得。在事件曝光之初,网络上对于鲁某某基本全是批评、批判的声音。但经过一天的时间,关于此事的舆情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在网络上形成了观点对立的两派。

有人认为鲁某某行为不可接受,理应被罚。也有人认为鲁某某孩子被打在先,其打人是爱子心切,同情鲁某某,为其打人行为洗白,甚至还有人因此攻击被打男童的妈妈。

客观而言,在校园欺凌备受关注的当下,不少家长都有害怕自家孩子遭受欺凌的担忧。现实中,也确实有一些顽皮的“熊孩子”行事“乖张”,却往往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教育,频频“惹祸”。故而在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厌恶“熊孩子”的心理。

担心自家孩子遭受欺凌的担忧和对于“熊孩子”的厌恶,让不少年轻的父母在此事中有了很强的代入感,因为“熊孩子”“可恶”,所以鲁某某的打人行为似乎也就有情可原,有了为其开脱的理由。这也是舆情出现翻转迹象的缘由所在。

在谴责暴力的同时,也要正视“熊孩子”这一问题。一方面,要看到,“熊孩子”的问题往往不是孩子的问题,对于“熊孩子”的顽劣行为,家人要及时制止,根据其认知特点对其加强引导教育,不能放任其在“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熊孩子”也只是孩子,其顽劣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成长阶段的特点,是“天性”表现,对于“熊孩子”也不妨多一分包容,不要过份压抑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对于孩子家长来说,对“熊孩子”更应该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宽容别人家孩子,其实也是在为自家孩子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Db7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