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原著:杰和江德福的摊牌句句是恨
2.用掌控孩子的婚姻,发泄对江德福的不满。
随着孩子年龄上的增长,结婚、出嫁是必经之路。当江卫国带回来一个年轻的卷毛女孩时,安杰还没做好当婆婆的心理准备,她讨厌这个女孩,讨厌江卫国不经她的允许,擅自谈恋爱。有了江卫国的前车之鉴,安杰便打定主意主导孩子的婚事。
江亚宁在原著中写道:母亲在为孩子择偶时,充分考虑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家庭城市背景,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德、才、貌上。随着干部制度要年轻化,母亲感受到了父亲年龄上的危机,她要考虑父亲下台之后,谁来支撑这个家庭这个门户的大问题。
除了老大和老二都是先领证后进门,生米煮成了熟饭,其他孩子都陆陆续续在安杰的安排下结了婚,唯独年纪小的江亚宁待字闺中,江亚菲反抗激烈。
安杰为江亚菲安排了虽然是五短身材,却是政治处主任级别的男生相亲。安杰认为他虽然农村出身、但年轻有为,难保以后不能五级连跳,带着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不过江亚菲看不上他带着方言说“饿们”,看不惯他开口就显露的黄色门牙和吃饭吧嗒嘴的坏习惯。安杰 管不了这么多,虽然现在江亚菲不喜欢他,但难保经常见面,日久生情。
所以她隔三差五邀请对方来家里吃饭,哪怕每次对方都面临着江亚菲的冷脸,安杰也乐在其中。
江德福劝安杰:我看这事就算了吧,女儿不乐意,你就别再强迫她了。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他和咱女儿确实不般配,你听他吃饭的动静,吧嗒吧嗒的多难受。
安杰瞪着眼睛、不屑地说:你这嘴才不吧嗒几天啊,就嫌弃人家吧嗒嘴?什么强扭的瓜不甜,咱俩不甜吗?咱俩不是强扭的瓜吗?
安杰这番话就像在质问江德福,让江德福无言以对。是啊,他曾经就是在安杰不喜欢他的情况下,说服了安杰的家里人当助攻,才成功娶安杰进门。
如果他说娶了安杰不幸福,太违心。可若说娶了安杰很幸福,不就是再把江亚菲往那个他也看不上的男人怀里推吗?
不过江德福还没想好怎么说服安杰放弃这件事,江亚菲就坦白了她和王海洋谈恋爱的事。安杰冷笑道: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她亲眼看着王海洋长大,无论如何,她都不会同意江亚菲嫁给这样的纨绔子弟。安杰的反抗还有那句癞蛤蟆的形容,伤害了王海洋的自尊,他一气之下跑到南京的姨妈家躲清静去了。
江亚菲伤心至极,悄悄吃了一整瓶的安眠药。如果不是安杰发现她不对劲,及时送到医院抢救,也许江亚菲再也醒不过来了。这件事,让安杰倍受打击。
江亚宁在原著中写道:短短几天,母亲衰老得如此迅速。原来精气十足的眼睛像一夜之间散了光,有了点老眼昏花的味道。她在暮色中审视着父亲,一如当年在青岛公园审视初次见面的父亲,只不过那时的审视很尖锐,很刻薄,目的性很强。此时的审视却堕落到了一种茫然、一种无助、一种无奈。
江德福责备安杰:你也是老糊涂了,女儿和那个人门不当户不对,他俩怎么能成一对呢?
安杰像泼妇一样吼道:江德福,你也配说门当户对,三十年前你跟我门当户对吗?那时候你是什么人,你不也跟那个人一样是个农村人吗?农村人怎么了,农村人就不是人,就不该也不配娶个城市女人做老婆吗?
江德福听完这段话,目瞪口呆。他好像意识到,安杰对江亚菲婚事的操控,就像在报复当年的自己。她的这段话,句句都是恨意。
安杰嫁给他三十多年,为他生育了七个孩子,儿女双全,但她从来没有走出过不满的情绪,她就是讨厌他,讨厌这个家,在她心里,她从未接纳过江德福和七个儿女。
只不过安杰因为江亚菲的事迷茫了,她认为江亚菲会和她一样,走家里人安排的老路,毕竟当初她也是在家人里打着为她好的旗号,逼着她嫁给江德福的,凭什么她能嫁,江亚菲就不行?
只不过江亚菲和她不同,她逆来顺受,江亚菲誓死不从。同样对待感情,选择不同,在安杰心里造成的落差也不同。她想利用江亚菲的婚姻,发泄自己对婚姻的不满,让江德福明白强扭的瓜不甜,但在江亚菲吞下安眠药的那一刻,她发现自己错了,江亚菲不是她,也不会走她走过的路。
江亚菲和王海洋的事,让安杰吃一堑长一智,再也不干涉儿女的婚事,所以江亚菲和王海洋分手后,江亚宁和王海洋走在一起时,安杰已经见怪不怪。
安杰是羡慕江亚菲的,至少她在感情面前不将就、不屈服,这份勇气和倔强,是她不曾有的。不过江亚菲的经历,也让安杰彻底放弃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