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聊丨周梅森:让观众感同身受,影视剧才能不“悬浮”
“正是过去那些年可贵的经历,让我既有了对社会观察的机会,也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他对中新网记者如是说道。
“既是作家,又是编剧。”实际上,对周梅森而言,两者都是很有意思的身份。
不过,周梅森有一个原则,“我只编自己的作品,不放心给别人编剧。我把小说作为提纲,有人物、有故事,这就是提纲,剧本做起来就很顺”。
这也导致他逐渐养成了一种独特的写作习惯:在写小说时会尽可能减弱某些情节的戏剧性;但在改编剧本时,又清楚地知道该在哪里推动戏剧矛盾往前走。
所以,很多时候,周梅森的眼前原本只是两页纸的文字,但他可以瞬间编剧附身,想象出剧情的走向,人物的心理活动。
从《人间正道》算起,他已经写了很多当代题材的小说,几乎都被改编为影视剧,其中不乏爆款。譬如《人民的名义》,从开播到结束,始终处在舆论场的中心,赢得众多好评。
“只有让观众感同身受,影视剧才能做到不‘悬浮’。”以《大博弈》部分剧情为例,周梅森始终认为,许多人本身就是亲历者,只要用心拍,“现实题材剧会逐步被观众所接受。”(完)